首页 > 灵异恐怖 > 庶女攻略: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 > 第159章 王爷吐血那天,天也裂了道缝

第159章 王爷吐血那天,天也裂了道缝(1/2)

目录

萧澈咳出第一口血时,天还未亮。

暗红的血点溅在雪白狐裘上,像梅花落在霜地。

他靠在床头,指尖微颤,唇角却带着一丝几不可察的弧度。

苏锦黎坐在一旁,手搭在他腕间,脉象虚浮而紊乱——药量刚好,不多不少,足以让太医束手、朝臣动容。

“该去宫门了。”她轻声说。

沈怀瑾已在门外候着,脸色凝重如铁。

他是刑部侍郎,也是萧澈最信任的幕僚之一。

此刻却不得不扮作一个悲愤交加的随从,将七王爷半扶半抱地搀下台阶。

马车行至宫门前,风忽然大了起来。

原本晴朗的夜空被乌云吞噬,一道裂痕般的闪电劈开天际,紧接着,檐角铜铃应声而落,直坠而下,正砸在萧澈肩头。

狐裘撕裂,鲜血涌出,染得整片肩膀殷红刺目。

四周一片死寂。

文武百官驻足观望,有人倒吸冷气,有人慌忙后退。

一位年迈的老尚书拄着拐杖,嘴唇哆嗦:“血衣临阙……主易储之兆啊!”

这话像一颗石子投入深潭,涟漪瞬间扩散。

消息还没传进内廷,六部廊下已私语如潮。

有说是太子暗中下毒的,也有说是先帝冤魂显灵的;更有人提起三年前冬至那场大火——静思院焚毁当夜,也曾电闪雷鸣,尸骨无存。

而这火,正是当今太子亲奏圣裁,以“妖言惑众”为由烧了关押废妃与庶子的冷宫。

就在这人心浮动之际,城中十余处茶肆酒楼悄然流传起一段奇谈:

“七殿下昨夜梦见静思院烈焰中走出一人,披发覆面,手中提着半块残玉,只说了一句——‘吾兄当立,尔弟何敢居上?’便化烟而去。”

说得绘声绘色,连梦里火光的颜色都分毫不差。

更有算命先生拍案惊呼:“那是前太子魂归来讨命!”

与此同时,钦天监钟楼之上,程砚秋独自立于铜牌之后。

她双手微调机关,一道斜切光影自钟面投射而出,在宫墙之上拉出长长的裂痕,宛如苍穹被利刃划破。

她望着那道影,眼神清冷坚定:“时辰到了,天地也会开口说话。”

民间开始疯传“天裂示警”,街头小儿唱起童谣:“赤衣坠宫门,钟响裂青天,龙子呕心血,江山换新颜。”

朝堂之上,谢云归缓步出列。

他一身靛蓝官袍未改,神情却比往日肃然几分。

面对满殿文武,声音不高,却字字入耳:“今永夜钟鸣不止,天象错乱无序,贤王呕血晕厥于宫门之前,三异并现,岂是偶然?《礼记》有言:‘国有大灾,则举哀以动天心。’今社稷危疑,储位动摇,请陛下依古礼,暂收东宫玺绶,待南郊告祭天地、问卜宗庙之后,再定储君归属。”

此言一出,殿内骤然安静。

兵部尚书张元衡本欲反驳,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他知道,此刻若强行为太子辩护,只会让人联想更多——毕竟,谁能让天降异象?

谁又能令钟楼无故长鸣?

几位阁老彼此交换眼神,其中资历最深的陈太傅终于开口:“天意难违,祖制不可轻废。谢少卿所请,合乎礼法。”

皇帝尚未现身,但帘后已有轻微响动,似有人起身踱步。

御座之后,一道目光透过珠帘缝隙,冷冷扫过全场。

没有人看见的是,在礼部值房偏院的一角,林砚舟正伏案疾书。

烛火摇曳,映着他瘦削的脸庞和紧锁的眉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