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三国:汜水关奇谋,三国第一谋士 > 第126章

第126章(1/2)

目录

在这年头,卖书才是真正的暴利行当!

只要牢牢把控造纸术,死死捂住活字印刷,短期内定能赚得盆满钵满。

须知这天下,最肥的莫过于世家大族。

此书一出,必遭疯抢!

至于成本?不过九牛一毛。

独家秘方,绝无分号,这才是真正的点金术!

待造势完毕,只管坐等金银入账便是。

他随手将书册抛向人群,却引来众人争相抢夺,仿佛接过稀世珍宝。

军师!有了这些宝贝,咱们再也不愁银钱了!

全是顶尖货色!

这些工艺……莫非都是您改良的?

简直匪夷所思!

离开村落的路上,热烈的议论声始终未歇。

这场见闻彻底颠覆了他们的认知——就像看惯煤油灯的人,猝不及防被秦鸣掏出的七彩灯泡晃花了眼。暴利的精盐,颠覆常识的书籍,接着是雪白的砂糖、**,醇厚醉人的佳酿,乃至阳光下流光溢彩的琉璃器皿,每件新品都在重塑他们的世界观。

秦鸣暗自思量:值得这般大惊小怪?方才展示的不过是寻常货品。村落深处那些不对外开放的工坊,才是真正的核心所在——那里正进行着超越时代的**配方研究。但这项目暂时停滞,【能工巧匠】特性仅适用于器物锻造,除活字印刷机外,现有改良工艺皆出自他亲手调制的卤水配方与反复试验。

至于**?那是要命的勾当。眼下只让方士们以炼丹之名暗中试验,此事除他之外,无人知晓,也不该过 ** 露。

见众人仍沉浸在新奇中,秦鸣笑道:诸位既认可这些物件,这趟总算没白跑。

顾雍立即接话:岂止认可!若开售,我顾氏定要抢下头批!

(鲁肃笑道:

军师所言极是!这些货品根本不愁销路!

一旦上市,定能为我军带来丰厚收益!

众人闻言纷纷露出跃跃欲试的神情。

人各有所好——不贪口腹之欲,或许钟情饮馔;若不重饮食,总该喜好诗书。

面对这等珍品,莫说外售,就是他们自己也恨不得先抢购一空。

唯独吕范沉思片刻,上前拱手道:

请教军师,除精盐已有定价外,其余货物作价几何?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安静下来,齐刷刷望向秦鸣。

秦鸣赞许地看了吕范一眼,终于问到关键了!

他从容笑道:根据当前库存情况,定价如下——

首推书籍,方才展示的《论语》定价一金一册。

除《论语》外,我军还将推出四书五经、春秋左传等典籍,普通版本皆为一金一册,大部头则分卷出售。

至于馆藏孤本,视珍稀程度定价十金至百金不等。

一金一册?众人哗然。

这价格堪比百炼宝刀了!

但细想之下却又合情合理——这买的哪是几张纸?分明是传承千年的智慧结晶。

相较数十卷笨重的竹简,这等轻便的书册简直物超所值。

至于孤本更是如此,若定价太低反倒失了身价。

想到此处,众人不由对秦鸣肃然起敬。

明明可以直接卖纸,偏要制成书册——这生意经真是做到极致了!

若将书籍印制成册,同时垄断纸张供应,便可彻底掌控定价权!

纸张流通一旦受限,读书人便只能购买成书,连买纸抄写的机会都没有!

即便定价一金一册,他们也会接受,更何况那些世家大族?

这三州之地人口逾千万,士族即便不足上万,至少也有上千家。

哪怕每家仅购十册,总额便可达万金。

然而,实际情况是,士族采买往往以百册、千册计。

此外,还有众多寒门学子!

仅此一项,市场便高达数十万金!

奸商!

当真是奸商!

鲁肃想到此处,也不禁暗自感叹:军师若从商,天下财富怕是要尽归他囊中。

这招卖书不卖纸,实在高明,却也够狠!

感慨之余,他不得不承认,此计确实将利益发挥到了极致。

想到这里,他当即拱手道:

军师定价甚妙,我军书籍正该如此定价!

见鲁肃如此表态,众人也纷纷附和:

军师定价公允,我等无异议!

见众人思索片刻才应声,秦鸣微微一笑。

他清楚众人是觉得价格偏高,但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唯有高价,才能从世家手中获取丰厚利润。

如今百姓贫苦,他从未打算从平民身上牟利!

待众人认同书籍定价后,他又道:

除书籍外,糖定价百钱一斤,酒则分上、中、下三等。

下等酒一坛一金,中等酒一坛五金,上等酒一坛十金!

琉璃制品价格更高,少则十金,多则百金。

至于陶瓷,相对便宜些,从几百钱到一金不等。

这便是我的初步定价。

众人闻言,顿时愕然。

何时起,金竟成了大汉的计价单位?

就连最便宜的陶瓷也要按金计算?

虽然糖、盐仍以百钱计价,但若换算成石,最低也是按金计算!

这定价简直黑心至极!

以酒为例,当下一斗醇酒仅五十钱,一坛最多五六百钱。

而秦鸣的下等酒却定价一金以上,足足翻了二十倍!

至于十金一坛的上等酒,众人更是难以想象——一坛酒抵得上一座宅院,谁能喝得起?

沉默良久,顾雍终于迟疑地开口:

这价格也太离谱了吧!

一坛酒卖十两金子,连我都负担不起!

那些琉璃器更夸张,动不动就要几十两黄金,怎么可能卖得出去?

众人听罢纷纷附和:

军师说得对,这些东西实在太昂贵了!

这么高的价钱,根本不会有人来买!

原本大家还盘算着要内部采购一些,但当得知具体价格后,全都打起了退堂鼓。

这些哪里是他们能承担得起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