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三国:东汉战神,融合韩信闯天下 > 第149章

第149章(1/2)

目录

“主公,曹操已召来司马懿为其操练精兵。此前唯有刘峰麾下有此等战力,彼时局势尚不至如此紧迫,我等尚能联合天下豪杰共抗之。然今时不同往日,曹操亦练就虎狼之师。其人更与刘峰迥异——刘峰好歹是汉室宗亲,曹操却是荼毒天下的逆贼。面对此等枭雄,我等不得不防。其实此法我亦知晓,只是当初未加施行。训练死士本就悖逆天道,纵使能令士卒武力倍增,却要以折损阳寿为代价。武力提升虽可助主公开疆拓土,但终究是牺牲士卒性命换来的,此乃轻 ** 命之举。故我始终不愿行此苛酷之法。然今曹操既已练成死士,若我军仍固步自封,不出半年必遭灭顶之灾——彼等动向已难揣测,得此精锐后更将肆无忌惮。因此亮恳请主公:我军必须即刻开始练兵!”

* * *

“孔明所言极是。孤也曾羡慕刘峰那支奇兵,今闻曹操亦成此军。只是未曾想练兵竟要士卒付出如此代价。若教孤行此苛政,实在心有戚戚。不知孔明可有规避弊端之法?”

逃避是不可能的,要打造精锐之师必然要付出相应代价。世间没有不劳而获之事,士兵们想要变强就必须承受更多磨练。主公不必多虑,过分仁慈反而会影响日后大业。接下来几日我会着手练兵事宜,主公安心便是,我定会竭力减轻对士卒的损伤。

得孔明此言,我心甚慰。其余事务便托付于你。但若真会严重损害士卒性命,我宁可放弃练兵的打算。我取天下本为苍生谋福,若要以摧残将士为代价,这江山不要也罢。每个士卒都是我的子民,我们必须对他们的生命负责。

主公勿忧,孔明自有办法最大限度减轻训练损伤。若非时机成熟,我也不会此刻向主公进言。其余琐事都交由我来处理。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练兵之道截然不同。司马懿操练军士时从不考虑士卒寿命,他认为这不过是无关紧要的小事。毕竟他是为曹操练兵,即便影响曹魏气数,与他司马懿个人也无甚干系。

这正是两人的本质区别。诸葛亮终究心肠太软,缺乏司马懿那股狠劲。正因如此,最终决战时诸葛亮败于司马懿之手,导致蜀汉未能长久延续。而司马懿正是凭借这份决绝夺得天下,细微之差造就了两人云泥之别的命运。

司马懿治军严苛,麾下士卒皆染悍勇之气。这些兵士因常年浸染杀伐,心性渐失,化为只知征战的利器。他们忘却了寻常人的念想,唯独对沙场厮杀充满渴望——手持利刃斩下敌首,便是他们唯一的快意。

与此同时,诸葛亮正为练兵之事忧心忡忡。最令他头疼的莫过于兵源匮乏。不似曹操坐拥雄兵,追随刘备的他可谓捉襟见肘,诸事皆需白手起家。若长此以往,只怕尚未壮大便会被强敌所灭。纵然刘备善于统御,但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这也无济于事。

当诸葛亮巡视军营时,所见皆是基础操练。这样的训练若遇上曹操、刘峰麾下的虎狼之师,必将不堪一击。那些士卒纵有武艺,也难以抵挡真正的劲敌。

检视完毕,诸葛亮缓步登上了点将台。

**

1192年

“诸位将士,你们皆是军中精锐,但此刻,有人比你们更强,只因他们历经特殊锤炼。若想超越,唯有踏上同样的道路。我可助你们突破 ** 桎梏,让力量与速度跃升,使你们在战场上收割更多敌首,护住自己的性命。然此路需付代价——寿命会随训练强度削减。若你渴求的力量越强,身躯蜕变的幅度越大,所耗的寿数便越多。选择权在你们手中:是甘于平凡,还是搏一场蜕变?我不 ** 任何人。此刻起,你们的命运由自己决断。若有疑惑,随时可来寻我。”

“机遇已摆在眼前。何去何从,想必你们心中已有答案。”

---

### **如今的三国早已天翻地覆。权欲如野火燎原,帝位之争令刘备、曹操等人近乎癫狂。

刘备漂泊数十载,基业寥寥,连片安稳立足之地都难求——此中纠葛,大半源于刘峰的横空出世。

但这一切怨不得旁人。刘备伪善之名早已坐实,刘峰针对他亦在情理之中。只是此番他能将诸葛亮揽入麾下,确出乎刘峰预料。毕竟刘备已至山穷水尽之境。

刘峰暂未打算争夺诸葛亮。若真出手,未必不能成事。诸葛亮选择刘备,无非是怜其际遇,加之此人尚有抱负未竞。此番相助,权当偿一份知遇之恩罢。

自与刘备商议完毕,诸葛亮便开始着手操练东风军。这支劲旅与众不同,其训练之法独树一帜。世人都晓得,卧龙先生乃忠义之士,其品行为人称道。

正人君子所训之师,自然与司马懿麾下截然不同。仲达练出的兵卒多带肃杀之气,孔明所训则浩然正气贯长虹。这般君子之风,令刘峰也暗自钦佩。

然时势弄人,此刻刘峰与诸葛亮各为其主,终究成了对垒之敌。虽知世事难料,但眼下也只能如此。

此刻孔明正寻觅训兵之地。首需择一处山势,山上须有强劲罡风。在此操练,可使士卒身轻如燕,力大无穷。更需布下风巽大阵,聚风之势以淬炼士卒。此阵玄妙非常,威力随风势而增,恰寻得绝佳山势。

可惜玄德公兵微将寡,统共不过十万雄师。待孔明出山后又募得十万新兵,故拨五万精兵于此山操练。经此风阵淬炼,士卒将获惊人身手,耳力亦会异常敏锐。因常年与烈风相抗,待功成之日,寻常道路行走便如履平地。

风的力量渗入士兵体内,使他们的体魄更为强健敏捷。逆风而行时,外界声响显得极其微弱,经过这般磨砺后,他们的听觉会变得异常敏锐。

诸葛亮尤为重视士兵的机动性,迅捷的身手能在战场上扭转战局,给予敌人致命打击。因此他决定将这些士兵编为轻步兵,凭借超凡的速度在战场上抢占先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