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2/2)
士兵不耐烦地挥挥手:行了行了,真是麻烦。
城楼上的守将见之前派出的士兵迟迟未归,心中不安,只得再遣一人前去探明情况。他冲着城下喊道:刘备,这次我可是又派了人去了。
刘备拱手致谢:多谢将军厚待。
望着眼前趾高气扬的城门守将,刘备暗自思量:连个看门的都不把我放在眼里,看来这些年依然毫无建树。不能再这样颠沛流离下去了,必须尽快建立自己的基业。
他迫切需要一个立足之地,既能休整兵力,又能招兵买马。唯有如此,方能在这纷乱时局中闯出一番天地。宁可做枭雄,也不甘平庸——这始终是刘备的抱负。尽管前路艰险,他仍坚信自己终将成就大业。乱世之中,正是英雄崛起之时。
念及此处,刘备强压下心中焦躁。左右不过是多等片刻,若能等来转机,再多等几个时辰又何妨?
成大事者,当学会克制情绪。刘备时刻以此自勉。
[城下的等待已持续两个时辰,刘备额间渗出细密汗珠。随行的将士早已失去耐心,先前整齐的队列变得松散凌乱。这些年追随刘备的日子实在艰辛——东奔西逃,居无定所,至今连座像样的城池都没有。
风餐露宿的戎马生涯,让每个士兵都饱经沧桑。令人惊叹的是,这般窘境下,刘备仍保持着惊人的毅力与斗志。多年来,他始终以寥寥兵力,为天下大势四处奔走。
如此人物实属罕见,难怪日后能成为一代雄主。即便被刘峰打压得抬不起头,他仍坚守本分,默默耕耘。
刘备啊刘备!这份执着倒显出几分可敬。如今的狼狈模样,反倒让刘峰觉得他有些讨喜。
然而刘峰并未心软,毕竟他深知刘备的为人。眼下这般境遇,不过是咎由自取罢了。
此刻刘表正在府中,侍从匆匆入内禀报:主公,已过两个时辰了。
竟这般快?刘表轻叹一声,既如此,便去会会咱们的刘将军吧——哦,该称刘皇叔才是,他可不是与天子攀了亲么?
一年前董卓挟天子时,刘备曾暗中入宫面圣。他编造的身世经查证竟被采信,绝望的汉帝如抓住救命稻草,纵知有假也不愿放手。
这对君臣各怀心思:刘备借皇叔之名博取大义名分,汉帝则指望这枚棋子打破乱世僵局。可惜衣带诏落入曹操之手,如今刘皇叔的称号,世人或真心尊崇,或讥讽嘲弄,倒成了天下人的谈资。
(
刘备一行人从未见过如此厚颜**之徒,面对这等奇人异士,众人皆忍俊不禁。从旁人戏谑的目光中,刘备分明读出了讥讽之意,但他仍保持着仁义之君的姿态。
这位汉室宗亲特意打造了双剑以彰仁德。须知刘备本是当世顶尖武者,若非刘峰搅乱天下格局,当年三英战吕布的传奇本该有他一席之地。
此刻荆州城头,刘表匆匆赶来。
速开城门!刘表连声催促。
劳皇叔久候。老夫年迈腿脚不便,听闻贵客驾到,连忙更衣出迎,若有怠慢之处,还望海涵。
使君言重了。备冒昧造访,反倒惊扰了使君。
皇叔这是哪里话!您能光临寒舍,实乃刘某之幸。何况你我同宗同源,今日定要痛饮达旦。
多谢使君盛情。
老谋深算的刘表三言两语便让刘备枯等两个时辰,而这位来访者偏偏发作不得。毕竟他此行另有所图,在达成目的前必须隐忍。
正因这份过人耐性,刘备方能成就大业。
当刘表携客入府时,穿行于荆州城的刘备暗自艳羡——连这般庸碌之辈都能坐拥雄城,自己岂非更胜一筹?这究竟是造化弄人还是世道不公?他眼中闪过的艳慕与不甘,悉数落入了刘表眼底。
刘表已洞悉刘备的心思,在他眼中,刘备的所作所为都无所遁形。
贤弟啊,我年长你几岁,莫要再称城主,我也不唤你皇叔。往后你我兄弟相称可好?你便唤我一声兄长。
如此甚好!只恐兄长瞧不上刘备。往日不敢高攀,如今我仍漂泊无依,连个安身之所都没有。
贤弟此言差矣!你乃汉室宗亲,谁敢轻视?既来我处,岂有不管之理?你我同为刘姓血脉,若不相助,便是大不敬!
兄长大恩,刘备没齿难忘。
贤弟言重了。兄弟之间不分彼此,我的就是你的。既无居所,不如就留在荆州,你我兄弟共守疆土如何?
这...恐怕不妥。此处乃兄长基业,我一个外人久留,难免惹人闲话。即便兄长不介意,只怕嫂夫人也会不悦。
刘表闻言暗忖:好个刘备,果然存心不良,竟拿我夫人说事!看来早有图谋。既如此,休怪我不留情面。
贤弟多虑了,这等大事岂容妇人置喙?
兄长误会了!都怪刘备笨嘴拙舌,有失礼之处还望海涵。
哈哈哈!贤弟不必介怀。兄弟留宿有何不可?这事就这么定了,你安心住下,其余交由为兄处置。
既如此,刘备恭敬不如从命。
自家兄弟何须客套。对了,你现有多少兵马?
这个...约莫一万之数。
一万?既如此,便将人马暂驻我营旁吧。
刘表提议让刘备驻军于自己营旁,刘备心中暗自警惕——这等安排岂能轻易应允?以他深沉的城府,怎会放心将兵马置于刘表眼皮底下?
若生变故,刘表大可围而歼之,届时他连反抗的余地都没有。
刘备决不会答应这等要求,却又不能直言回绝。客居荆州,凡事皆需谨慎,纵使满腹算计,面上仍要装作谦恭。思及自身际遇,他不由暗自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