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1/2)
朱棣心中愈发恼怒。
但他第一时间,又看向三哥和身后的马车。
然而。
情况依旧如故。
三哥的表情意味深长,带着笑意。
马车内,传来大哥的声音。
“老三,你带路吧,别让老四这么迷糊了……”
“究竟发生了什么?”
朱棣心中咆哮。
实际上。
当老爷子、大哥和三哥听到那个词后,脸上都带着笑意,神情间未见半分哀戚,他便隐约猜到了一二。
他一向机敏,也惯于内敛,若是寻常事,心里早已估摸出七八分。
可这一次——
这答案实在太过离奇,
以至于他根本不敢信。
“行了,你们三个小子,也上车来吧,”
“待会儿爷爷带你们去见一个人!”
砰!
砰砰!
这一刻,朱棣感觉自己的心跳,骤然快了起来。
那频率,比他在战场上冲杀时还要剧烈。
见一个人——
霎时间,朱棣浑身一颤,险些从马上跌落。
“高炽!”
“你……刚才看见的……”
朱棣心里已信了几分,可仍觉得荒谬难言。
而正费力爬上马车的朱高炽,
扭过头来,苦着脸道:
“爹爹!”
“我刚才真瞧见奶奶了。”
“可……一走过去,人就不见了。”
“这……”朱棣茫然转头,望向三哥朱棢。
“哈哈哈,老四!”
朱棢大笑起来,
“莫多问——”
“跟来便是!”
话音未落,他已扬鞭策马,绝尘而去。
朱棣反应过来,再顾不得其他,
“驾!”
他猛挥缰绳,战马长嘶——
全凭一身精湛马术,才接连越过数重障碍。
……
“是咱不好,该早点让老四来的。”
马车里,
朱彪、朱允熥、朱高炽几个兄弟挤坐一处。
即便是皇家马车,能容老爷子和太子批阅奏章,
一下塞进几个半大少年,也显得局促。
“可惜今日没带允炆来。”
朱彪摇头。
他在御书房处理完政务,就被老爷子叫上一同出发。
老四即将离京,这顿团圆饭总要吃的。
可让朱彪恼火的是,他原想叫朱允炆同行,
却到处找不见人。
问吕氏才知,这孩子近来常夜不归宿,连皇宫也不回。
几番追问,吕氏言辞闪躲,
后来他从锦衣卫副指挥使那里得知消息:
那小子竟和帖木儿使团中那位曾预言“五龙同朝”的老祭祀之徒,
走得极近。
朱彪顿时明白——他还没死心。
理清来龙去脉后,他勃然大怒。
但他也无法因此责罚自己的儿子。
他心里清楚,这年纪的少年正执着于“自我”,
再加上允炆从小所受的教养,本就比旁人更重——
谦和有礼,处事得体。
说白了,
从前满朝文武,连他自己,
都是将他当作大明第三代储君来栽培的。
他该有足够的气度。
甚至,若朱允炆当真出色——
他连梦境都可以置之度外。
但这一次,朱允炆的做法确实令他心生怒意。
为何宁愿信外人,也不愿与亲人倾诉?
只是事情总有轻重缓急。
眼下最要紧的,是陪老四吃完这一顿团圆饭。
之后再去寻他细谈。
“饭毕,我们是该好好聊聊,不止是允炆,还有你娘,老四……”
此时,老爷子仿佛看透朱彪所想,缓缓开口。
朱彪立刻点头。
……
骏马奔驰在乡间小路上。
“三哥,你到底知道些什么?”
晋王与燕王并骑,一路奔向桃花村。
朱棢不答,反而放声大笑。
“老四,你我还记不记得,上一次像这样一同骑马是什么时候?”
“十四岁那年我带你骑马,一晃已是十几年过去……”
话音未落,戛然而止。
就在远处那间小院外,
一位面容慈蔼的妇人,仿佛早已知道今日儿子们会归来,
静静伫立,长久等候。
朱棣如遭雷击,怔立当场。
下一瞬,
“噗通”一声,他从马背跌落。
那一声呼唤,像是从肺腑深处挤出:
“娘!”
与此同时,
桃园空间之中,
朱雄英注视着眼前一幕,心生困惑。
实在是朱棣的反应太过悲伤,
不似伪装。
这主要是因朱雄英对历史真相尚不确定。
关于朱棣是否马皇后亲生,历来众说纷纭。
一说马皇后并无子嗣,朱元璋诸子皆为其他妃嫔所出。
此说颇不可信。
无论明史还是其他史料,朱元璋、马皇后与朱彪三人,
情如民间寻常一家。
而老朱对马皇后所出的几个孩子,也确实格外宽容。
譬如秦王朱樉,在西安所为虽不至于处死,
却足以削其王位。
可如今他仍镇守陕州,身居秦王之位。
“秦王”之号,绝非寻常皇子可得。
由此,又生第二种说法:
马皇后育有三子:太子朱棣、秦王朱樉、晋王朱棢。
而燕王老四、周王老五,则传为郭丽妃、元妃等其他妃子所生。
朱雄英原本较信此说。
毕竟后来靖难之变,正是燕王夺了朱允炆之位。
若为亲叔侄,朱允炆何须急于削藩?
燕王也不必举兵“奉天靖难”。
然而此刻,眼前景象与朱棣的真情流露,
却让朱雄英不得不倾向于第三种可能——
那便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