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要建立一种网络(2/2)
“通报!洪水前锋已抵达白云镇外围,预计三小时后进入镇区。命令地方政府,立即组织群众向东侧高地转移!重复,立即转移!”
“警告!根据卫星土壤含水量分析,青峰山南坡存在大规模滑坡风险!所有在山脚区域的抢险人员和居民,立刻撤离!这不是演习!”
……
然而,狂喜与高效的背后,一个新的、巨大的难题,正如同卫星过境时投下的阴影,迅速笼罩在林舟和他的团队心头。
数据,无穷无尽的数据!
“洞察之眼”就像一台永不疲倦的巨型信息收割机。它每一次扫过龙国大地,都会产生以“亿字节”为单位的原始数据流。这些数据通过戈壁滩的接收站,如同一条奔腾的数字洪流,源源不断地涌入“星河”计算机的磁带库。
“星河”计算机,这台倾尽了无数人心血的国之重器,此刻正以它全部的运算能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咆哮着。机房里,数百个磁带驱动器疯狂转动,发出尖锐的嘶鸣。中央处理器的指示灯疯狂闪烁,汇成一片光的海洋。为了给它降温,巨大的通风管道正将戈壁滩夜晚的冷空气猛贯进来,与机器散发的热浪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夹杂着臭氧和机油味的独特气息。
程序员们穿着白大褂,在迷宫般的机柜间穿梭,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与亢奋。他们正在执行一项前无古人的任务:将卫星传回的原始电磁信号,实时处理成可供解读的图像和数据。
但问题在于,处理出来的结果,如何最快地送达需要它的人手中?
最初的方法,也是最原始的方法:将图像打印成巨幅照片,由专人、专车,用最快的速度送到京城的会议室。
在洪水滔天的紧急时刻,这个方法尚可接受。但所有人都明白,这绝不是长久之计。
“太慢了!太被动了!”宋将军在一次短暂的休会中,一拳砸在了桌子上。他的面前,摆着一张刚刚送到的、显示三个小时前洪水态势的图纸。“洪水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等我们拿到图,做出决策,再传达到前线,黄花菜都凉了!我们有世界上最快的‘眼睛’,却配了一双最慢的‘腿’!”
他的目光,投向了满眼血丝的林舟。
“林舟同志,我有一个想法,一个很大胆的想法。”宋将军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我不要这些照片了。我希望,陈部长、李局长,还有气象局、农业部,这些最需要信息的部门,能在他们自己的办公室里,就像我们在这里一样,实时看到‘星河’算出来的结果!”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看到千里之外的超级计算机算出来的结果?这在七十年代初,听起来不亚于天方夜谭。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要建立一种……“网络”!
林舟的嘴唇动了动,他想说“这不可能”,但看着宋将军那不容置疑的眼神,他把这句话咽了回去。他的大脑,开始以比“星河”处理器更快的速度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