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郡守的试探(2/2)
说完后孙天州闭上眼睛,不再言语。
“是,大人。”
幕僚再次躬身,随后便如影子一般悄然退出了书房。
随着房门被轻轻合上,书房内再度恢复了寂静。
“新型炼铁法……呵,有点意思。”
孙天州嘴里喃喃着,嘴角也扬起了一道弧度。
棘阳县的风波并未因豪绅联军的覆灭而平息,它只是换了个形式,悄悄从南扬郡城的上空蔓延过来。
……
幸福乡。
空气中的血腥气还没有完全散尽,不过此时有了更多木屑和泥土的气息。
战争只需要短短的几个小时,但是战后的重建工作却是以月来计算的。
现在已经到了深秋,寒意越来越重了。
在断壁残垣上劳动的乡民们脸上带着疲惫,但他们的眼神里并不是绝望,而是一种劫后余生的平静,隐约还能看到一些对未来的期许。
李胜走在重建的工地上,没有多言,只是静静地看着那些劳作的乡民们。
他经过寨子一角新堆起的几十个土坟,在那些坟前站了片刻,这才转身走向乡里最热闹的地方——新立起来的告示板。
那几块木制的告示板上,用木炭写着密密麻麻的人名和数字。
这就是新推行的“贡献点公示制度”,顾名思义就是将每个人的贡献点都记录在了上面。
上面记录了详细的贡献点获取规则,修复一米寨墙得多少点,搬运一百斤木料得多少点,为一名重伤员换药和喂食又得多少点,所有报酬都清晰地量化。
除此之外,还有专人每天负责统计工作量,根据标准将其计算为贡献点,并于次日一早记录在告示板上面。
乡民们可以从这里查阅自己累积的贡献点数,在仓库那里兑换额外的粮食、布匹,甚至以后新生产出的铁器。
公示板将每个人的贡献明明白白地写了出来,让努力都转化为了看得见的价值。
此时今天的记录才刚刚完成,记录员擦掉昨天的旧数据,在每个人的名字后面写上最新的贡献点数。
一群人正围在告示板前,几个识字的乡民正大声为众人念着上面的条例和贡献点数。
贡献点数高居榜首的人,是一个在战斗中失去丈夫的寡妇。她因为不眠不休地照顾伤员,贡献点遥遥领先。
按照贡献点奖励规则,每天获得贡献点最多的人次日能享受不限量供应的肉食,而其他人也会根据排名获得炸鸡块、幸福可乐等“特产”。
看到那妇人当场就领了一大碗浓郁的五花肉盖饭,人群中顿时爆发出了小声的惊叹和议论。
很快其他排名靠前的人也领到了奖励,让那些本来还有摸鱼念头的人羡慕不已。
日结带来的激励效果立竿见影,整个幸福乡的到处都是热闹的干活声。
……
夜色渐深,议事厅的油灯被点亮,将几张严肃而疲惫的脸庞映照得轮廓分明。
“主公,棘阳那帮人吃了这么大的亏,绝不会善罢甘休。”张景焕率先开口。
“根据我们打听到的消息,他们似乎在考虑向郡守求援。不过就算郡守真的准备发兵,应该也不会选在这即将入冬的季节。”
李胜点了点头:“这倒是个好消息,但我们不能等。”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现在我们真正的敌人不是可能到来的军队,而是怎么平安度过寒冷的冬天。”
这句话让屋内的气氛凝重了些,毕竟每年冬天都得冻死不少人,这可不是个能忽视的问题。
“眼下秋收在即,土豆的收成足够让现在的人吃到饱。但是按照现在的情况,恐怕很快就会有更多人前来幸福乡求一口饭吃。”
“想要养活更多的人,我们就必须生产出更多的粮食。”
李胜指着地图上规划的农田区道:“所以,我们的根基还是在田地里。”
接着他看向一位壮年汉子,这是他从ERP系统里面挑出来的专业人士,在开垦和耕种田地方面颇有经验。
“之前都是每个人自己开垦荒地,效率实在太低了。所以我打算成立一个农垦队专门负责开垦新的田地,参与农垦队的人可以获得额外的贡献点数。”
“我们不仅要种仙豆,还要去种玉米,这些能吃的高产主粮都要尝试种植,找到最适合幸福乡的作物。”
“还有,贡献点制度要进一步细化,奖励向生产和技术倾斜。”李胜将视线转向张景焕。
“一个能改良农具的工匠,他得到的贡献点肯定要比一个单纯的劳力高得多。我们要让所有人都明白,智慧和劳动同样光荣。”
“攘外必先安内,粮草稳固,人心方能不乱。”张景焕沉吟片刻道。
“主公深谋远虑,我等即刻去拟定细则。”
……
南扬郡城通往棘阳县的官道上,一支不起眼的商队正在缓慢行进。
带头的“商人”正是吴先生,他正向一名从棘阳方向逃难来的灾民打听消息。
本来那灾民不想搭理吴先生的,但是在吴先生掏出半个馒头递过去以后,那个灾民立马变得殷勤起来。
只见他喜滋滋地接过馒头,满脸笑容地说道:“这位贵人想问些啥?”
吴先生轻抚胡须,笑呵呵地问道:“老乡,听说前面有个叫黑风口的地方闹妖人,官军去打都败了,可有此事啊?”
那灾民闻言,脸上瞬间露出极度的恐惧。
他一边连连摆手,嘴里一边念叨着:“天兵下凡,不可说,不可说……”
然后不等吴先生继续问话,那灾民便将馒头揣进怀里,慌不择路地跑开了。
吴先生看着他远去的背影,眼神变得愈发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