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初来纪委(1/2)
刘国宾指着那几封信:“信里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经济问题,陈正雷在土地出让、工程发包中为特定商人提供便利,涉嫌利益输送;
还插手干预财政资金拨付、政府投资项目,从中牟利;
另一个是生活作风问题。
举报人提供了一些模糊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线索,但缺乏直接的核心证据。
从举报信内容看,应该不是同一个人举报,因为涉及同一条线索的举报,细节上有出入。”
吴志远浏览信件内容,皱起眉头:“刘主任,目前这些内容,只是问题线索,还达不到立案调查的标准。”
他虽然是纪检新兵,但这几天,认真学习了纪检监察方面的书籍。
刘国宾点头道:“目前并没有对陈正雷正式立案调查。这些信,还停留在线索排查阶段。
但是,这几封信有几个不寻常的地方。
第一,举报人似乎对陈正雷的工作经历、人际关系及一些工作细节非常了解。
第二,信中提到的一些工程项目和商人名字,与我们之前掌握的其他线索,存在交集。
第三,这几封信,是直接寄给林雪书记的。”
顿了顿,刘国宾接着说:“林书记的意思,不是让你现在就去查陈正雷,那不符合程序,也容易打草惊蛇。
而是希望你从外围入手,以一种非正式的方式,先初步核实一下这些线索的可信度。
我们必须摸清,这些匿名举报,是恶意诬告,还是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重要线索。
这关系到后续是否启动更正式的初核程序。
这些信件你先收好,严格注意保密。”
“刘主任,我明白您的意思。”吴志远收起信件,“我会严格遵守纪律,注意方式方法,先从外围了解,绝不打草惊蛇。
尽快将这些线索的可信度做一个初步判断,向您和丁书记、林书记汇报。”
刘国宾满意地点点头:“对了,吴主任,我来介绍一下一室的人员情况。
一室加你我一共七个人。有一位同志,长期病假,不上班。
有一位女同志洪腊梅,负责内勤,不愿办案,也不会办案。
还有一位男同志江永军,也别指望他干活,不惹事就不错了。
能干事的一个是钱凯,三十岁,副主任科员。
还有一个是去年考上公务员的伍若兰,虽然入职时间短,但肯学,进步很快。”
吴志远有些惊讶地说:“一个七个人的纪检监察室,还有几个人不会办案啊?”
“吴主任,我们一室战斗力算强的,你加入后,战斗力更强了。
其他纪检监察室,能办案的更少,如果有案子,大多是从县区纪委抽调人员。
机关就是如此,真正精通业务的并不多,大量工作要靠这少数人来支撑。
我弟媳妇在税务系统,她说税务局真正能看懂账、会查账的人不到十分之一。
就是税务局稽查局,能有三分之一人会看账、查账就很不错了。”
谈了一阵后,刘国宾带着吴志远,去见一室的其他同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