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迎接考核(1/2)
第二天早上,陈光明刚走到会议室门口,就看见刘一菲和王林在里面摆弄着文件夹。
一摞摞文件夹,堆得像小山一样,每个文件夹上都标着名目: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农村工作,信访稳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
陈光明惊讶地叫道,“这都是迎接考核的材料么?”
刘一菲看着陈光明的样子,笑着说,“这还只是冰山一脚呢!”
“大量的支撑材料,还没有拿出来,等他们要了再说。”
陈光明摇了摇头,“真是难为你们了......只是,为什么考核项目有这么多呢?”
经过王林的解释,陈光明才知道,归根结底,是县里采取千分制考核惹的祸。
以往的单位考核,采取的是百分制。但自从丁一来了以后,带来了外地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千分制”考核的办法,并且美其名曰“创新实施”。
最近,丁一甚至嫌“千分制”考核不够用,已经开始考虑推出“双千分”——考核越来越细,指标越来越多,全覆盖、无死角,基层干部不堪重负、苦不堪言。
为了应对越来越细的“千分制”考核,基层干部就变身为“千手观音”,将大部分精力、时间用在填表、做资料上。
王林苦笑着说,“如果说一天10个小时工作,起码有五六个小时在搜集、报送各种资料或者填表。”
刘一菲也气愤地说,“这种千分制考核,最终形成的导向,不是激励干事创业,而是鼓励填表、报材料——”
“工作基本上不需要有创新,甚至很多工作不需要动脑筋,只需要把表格填好,资料做好,检查组陪好就行了,这反而在考核中更能够获得好名次。”
陈光明听了,心中无名火起,心想怪不得丁一在明州县打不开局面,一个只知道研究考核,把考核搞得越来越复杂,却不知道干实事的领导,大家怎么会看得起他。
陈光明沉声问道,“大家就听之任之,没有办法吗?”
刘一菲叹气道,“这有什么办法?考核就是指挥棒,一年到头工作干得怎么样,不看老百姓增加了多少收入,只看考核的分数高不高!而且为了追求考核名次,许多地方都在弄虚作假......”
陈光明知道,过多过细的绩效考核,导致的恶果是迫使或者鼓励基层弄虚作假。他看过一档电视节目,外县有一个乡镇,上面下达的培训任务,一个月就有好几十场,任务这么重,根本完不成。那么怎么办呢?他们采取的办法就是,上有考核、下有对策:摆好桌椅、人员就座,拍照上传、大功告成。
这事被曝光,当省电视台的记者去采访时,当地的一个镇干部坦承:“这种做法,不光我们这样做,大家都在这样做,领导们也都知道怎么回事,只是不说破而已。”
后来省电视台采访了市长张志远,张志远对于这种做法,也是非常反感的,他感慨地说:“我们常常痛感于,一些地方、一些部门‘用形式主义的方式来反对形式主义’,但在这种‘千分制’‘双千分制’的考核体系下,基层干部学会了‘以形式主义应付形式主义’,反正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长此下去,大家都去搞形式了,哪还有人真正把老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哪还有人真正去为老百姓办实事......”
为此,张志远还在全市搞了一场清除形式主义的活动。
要是张志远知道,这种以形式主义应付形式主义的做法,现在是按下葫芦起来瓢,不知他有何感想。
想到这里,陈光明叹了口气道,“反对形式主义,任重道远呀!归根结底,上面是考核指向问题,
刘一菲道,“你也不要过于愤慨了,现在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等你掌了权再说吧。”
陈光明指着材料,笑道,“你们都准备得这么充分了,还需要我出面吗?”
“当然需要你出面,”刘一菲白了他一眼,“领导出面,才显得重视,这样考核组想扣的分,也不好意思扣了。”
“你只要和他们见个面,说说客气话,后面由我们来负责。”
陈光明苦笑着说,“原来我这是个泥胎菩萨而已。”
这时,县考核组到了楼下,刘一菲和王林急匆匆下楼迎接。
来大山镇的,是第二考核组,组长是人社局副局长张震,组员有两位,都是从各部门抽调的人员,一个叫刘国超,一个叫韦元浩。
张震四十多岁,穿着一身行政夹克,在刘一菲和王林陪同下走进会议室,陈光明赶紧迎上前去,伸出手。
“张局长,欢迎到大山镇检查工作!”
张震看见陈光明,本来一脸严肃,转眼变成笑容可掬,“陈镇长,不用麻烦你,让刘书记和王主任陪着我们就行了,你忙大事情去。”说罢握住陈光明的手。
陈光明摇晃着张震的手,“张局长来了,我必须亲自陪同才行,哪敢怠慢。”然后又和两个随行者打了招呼。
张震看陈光明如此热情,况且年纪轻轻就是镇长,将来必定前程远大,便起了交好之心。
更何况,大山镇选举之事,已经传得风雨满城,张震听说,陈光明差点没选上,全靠的是市长张志远亲自前来,力挽狂澜。
市长亲自关注的人物,还能不前程远大么?
除此之外,张震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和包存顺结下过梁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