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惨死认亲日,嫡女夺回凤命杀疯了 > 第45章 秦王护短护得明目张胆!

第45章 秦王护短护得明目张胆!(2/2)

目录

云昭将梅柔卿眼底的怨毒尽收眼底,唇角缓缓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

她从不惧梅柔卿作妖,只怕她过于沉得住气,真能忍住按兵不动!

只要她敢有所行动,等着她的,必定是让她悔不当初的地狱!

*

随着青莲观一案震动京师,姜家也随之被推至风口浪尖。

一连数日,姜家大门紧闭,谢绝一切访客。

然而,高墙深院终究锁不住流言蜚语。

“尚书府恶仆偷换主母”的骇人奇闻,如同生了翅膀,迅速传遍京城每一个角落。

与之相对,苏氏里应外合助秦王破案,以及云昭孤身救母的故事,则被编成一段段传奇,在茶楼酒肆间被说书人津津乐道,口口相传。

一时间,无数拜帖如雪片般飞向姜府。

京城各府邸的夫人贵女,或府中设宴、或相约游湖,每一张帖子,都写明邀请新晋的诰命夫人苏氏与其女云昭。

却只字未提从前名动京师的姜家二小姐姜绾心。

然而这纷至沓来的请柬,并未能直接呈至苏氏手中。

只因案情的实际复杂程度,远超外人想象。

连日来,云昭与苏氏需协同秦王与三司梳理错综复杂的线索,往往一忙便是一整日,为图近便,便暂居于秦王府邸。

外人皆以为擒获妖道玉阳子,便已案情大白,唯有极少数人才知,玉阳子不过是这盘迷局之中最为显眼的一环,也是棋盘之上,遇事便最先被弃卒保帅的一枚棋子。

一个道士,纵然通晓些炼丹邪术,何来通天本事,在京畿重地屡屡掳掠良家女子?

又如何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人运输至道观,避开所有关卡盘查?

那夜在青莲观围杀云昭的黑衣人,岂能是他区区一个道士请动的?

此案牵涉之广,案情之复杂,越查越令人心惊。

连日来,上至秦王、诸位官员,下至云昭母女,无不是殚精竭虑,未能有一夜安眠。

这日傍晚,母女二人刚自外奔波归来,马车方停稳,便见姜珩与姜绾心兄妹二人正候在王府门前。

一见苏氏下车,兄妹二人眼中瞬间闪过难以掩饰的错愕与惊艳。

只见苏氏身着一袭暮山紫色浮光锦长裙,披着薄如蝉翼的云丝披帛,行走间宛如雾霭流云。一头乌发绾成端庄的凌云髻,间插一支紫玉赤金缀珍珠流苏发簪,并两侧斜簪两枚玉兰点翠小簪。

通身气度沉静雍容,昔日病弱的憔悴已被洗净,眉宇间虽带倦色,却更显沉稳贵气,与记忆中那个缠绵病榻、黯淡无光的妇人,简直判若两人。

姜绾心一见苏氏,当即眼圈一红:“母亲,您一直不回家,可是还在生心儿的气?

心儿自小就知,并非爹爹与母亲所生,乃是阿姊走失后,爹爹为宽慰母亲思女之情,从同乡处抱回抚养。

虽对外称是嫡女,可心儿从不敢一日忘形,始终谨记本分。”

说到这,姜绾心泪珠扑簌簌落下,上前一步哽咽道:

“如今阿姊归来,母亲也病愈新生,得陛下亲封诰命。心儿打心眼里为母亲和阿姊高兴。今日前来,绝非为攀附恩荣,实在是……是父亲他……”

说到此处,姜绾心已然泣不成声,似有万般难言之意。

云昭眉梢微挑,语带玩味:“怎么,父亲不行了?”

姜绾心闻言一噎。

“阿昭!”姜珩面色一沉,随即又强压下不快,面露忧戚道:“你怎可如此说话?父亲自那日当众受陛下申饬,心神俱损,回府便一病不起。”

他语气黯然,带着几分不自在看向苏氏,“儿子知道,那日公堂之上,未能识破恶仆奸计,令母亲受辱,是儿子不孝。父亲已严厉斥责过我,这几日我亦深自反省。”

姜绾心拭泪附和:“母亲,千真万确。父亲已连日水米难进,今日更是发起高烧,口中一直喃喃念着母亲的闺名。

即便如此,他也不许我们前来叨扰,生怕误了母亲与阿姊的正事……可、可女儿实在不忍见父亲如此煎熬……”

她哭得梨花带雨,情真意切。

苏氏静立原地,面容沉静无波,只淡眼看着这对兄妹堪称精彩的表演。

她声音平稳,听不出喜怒:“你们先回去吧。待手头之事了结,我自会回府。”

姜绾心却似受了极大委屈,泪落得更凶:“母亲,阿姊,过去的事纵有万般不是,终究是一家人……快随我和兄长回家吧!

一直借住在秦王殿下府上,终究名不正言不顺,外头那些不知情的人,还不知要编排出多少难听的话来诋毁父亲、诋毁我们姜家的门风……”

云昭与苏氏目光轻轻一碰,瞬间了然。

这才是姜家今日迫不及待派这兄妹二人前来堵门的真正意图。

姜世安哪里是念什么骨肉亲情?

他是被眼下沸沸扬扬的舆论逼得怕了!

只想尽快将她们母女接回府去,关起门来,将“主母归来”这出戏做全,才好勉强粉饰太平,压下风波。

他也好寻机入宫向陛下请罪,挽回岌岌可危的官声。

否则,他这位主管天下礼仪教化的礼部尚书,却连自家后宅都管不明白,闹出这等惊天丑闻,岂非要一直称病,闭门不出,沦为整个京城的笑柄?

“母亲!”一旁的姜珩见母亲和妹妹不语,语气不由加重,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焦灼:

“父亲此次确是忧愤交加,病势来得又急又重,绝非托词。您即便不顾其他,也请念在多年夫妻情分上,回府看一看吧!”

他目光转向云昭,“妹妹医术精绝,我已听心儿说了,从前是我误解了妹妹。如今父亲病重,母亲与妹妹岂有不顾之理?

妹妹既有‘小医仙’之名,若对亲生父亲见死不救,此事传扬出去,于妹妹的声誉恐怕大有损害。”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