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回忆(1/2)
电梯里的灯光柔和而稳定,映照着他略带疲惫却依旧明亮的眼眸,那些散落在记忆里的碎片,正顺着时间的脉络缓缓拼凑。
他想起创业初期第一次去云南大山里考察,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了六个多小时,尘土沾满了车窗,连呼吸都带着泥土的味道。
那时的学校没有像样的教室,孩子们坐在简陋的木板搭成的课桌前,睁着清澈的眼睛,听老师用沙哑的声音讲解着模糊的科学知识。
他走进教室时,孩子们好奇地打量着他,手里紧紧攥着用废纸折成的小船、飞机,那些粗糙的手工制品里,藏着对外面世界的无限向往。
那位画火箭的小男孩,当时正趴在地上,用烧黑的木炭在石板上画着歪歪扭扭的线条,说是要画一艘能飞向太空的火箭,带着同学们去看看星星。
他蹲下身,看着男孩冻得通红的小手,心里忽然涌上一股酸涩,那一刻,他更加确定,科普平台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项,而是这些孩子望向世界的窗口。
电梯门缓缓打开,一楼大厅的保安笑着和他打招呼,递过来一封刚送到的挂号信,信封上的邮票是XZ的布达拉宫,字迹熟悉又陌生。
拆开信封,里面是那曲县医院院长手写的信,信纸边缘有些磨损,字里行间却透着真挚的感激,说自从有了AI诊断设备,牧民们再也不用为了一次体检翻山越岭。
信里还夹着一张照片,一群穿着藏装的牧民围着医疗设备,脸上带着淳朴的笑容,背景是连绵的雪山,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得让人挪不开眼。
他把照片轻轻放在口袋里,指尖能感受到纸张的温度,仿佛能触摸到那些牧民心中的踏实与安心。
走出大楼,晚风带着初夏的湿润气息扑面而来,吹散了些许疲惫,街道上的车水马龙渐渐变得柔和,路灯的光晕在地面上晕开,像一朵朵温暖的花。
他没有立刻上车,而是沿着人行道慢慢走着,看着路边橱窗里陈列的商品,想起小时候和奶奶去镇上赶集,那些稀罕的物件总能让他驻足很久。
那时的乡镇卫生院只有一间破旧的诊室,看病全靠医生的经验,奶奶总说,要是能有城里那样的好设备,村里就不会有那么多被耽误的病人了。
如今,奶奶已经不在了,但他却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奶奶当年的期盼,那些走进基层的医疗设备,就像奶奶温柔的手,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
路过一家便利店,他进去买了一瓶温热的牛奶,店员是个年轻的姑娘,看到他手里的信封,笑着说自己的老家也在偏远山区,现在村里的卫生院也用上了智能设备。
姑娘说,上次她妈妈体检,就是用AI设备查出了轻微的高血压,医生根据设备给出的建议调整了饮食,现在血压已经控制得很好了。
他听着姑娘的讲述,心里暖暖的,原来那些他和团队付出心血的产品,已经悄悄走进了这么多人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继续往前走,路边的长椅上坐着一对老夫妻,老爷爷正用手机听着戏曲,老奶奶靠在他身边,手里拿着一个小巧的健康监测仪,屏幕上跳动着心率数据。
他放慢脚步,隐约听到老奶奶说:“这设备真方便,不用麻烦孩子们,我们自己就能监测身体,有问题还能一键呼叫医生,太省心了。”
老爷爷笑着点头,把手机的音量调小了些:“还是现在的科技好啊,咱们这代人能赶上这样的好日子,真是福气。”
他站在不远处,静静地看着这一幕,夕阳的余晖洒在老夫妻身上,勾勒出温暖的轮廓,这大概就是科技普惠最动人的模样——于无声处,守护着平凡人的幸福。
手机轻轻震动了一下,是妻子发来的消息,问他什么时候回家,孩子们已经做好了手工,等着给他看。
他回复“马上就回”,指尖在屏幕上敲击时,嘴角不自觉地扬起微笑,想起家里的两个孩子,每次看到他带回的基层反馈照片,都会缠着他讲那些偏远地区的故事。
大女儿说长大了要当公益律师,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小儿子说要当工程师,研发更多好用的医疗设备,像爸爸一样,把科技的温暖送到各个角落。
他知道,自己的坚持不仅改变着陌生人的生活,也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了善良与责任的种子,这是比任何商业成就都更珍贵的收获。
走到停车场,司机已经在等他了,上车后,他靠在座椅上,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研发部那些年轻的面孔。
他想起有一次,为了优化低带宽平台的离线缓存功能,技术团队连续一周熬夜加班,每个人的眼睛里都布满了红血丝,却没有一个人抱怨。
有个刚毕业的工程师说,他的老家在非洲,小时候因为没有好的教育资源,差点放弃了学业,是公益组织的科普书籍让他重新燃起了对科学的热爱。
现在,他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非洲的孩子们搭建起学习的桥梁,这种成就感,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无法替代的。
车子缓缓行驶在城市的街道上,窗外的风景不断变换,高楼大厦渐渐被低矮的房屋取代,远处的天边,最后一抹晚霞正慢慢褪去,留下淡淡的橙红色光晕。
他打开手机,再次翻看那位云南学生的作文,歪歪扭扭的字迹里满是认真,那个咧嘴笑的太阳,仿佛能驱散所有的阴霾,带来无尽的希望。
他想起上次去云南回访,那个画火箭的男孩特意带他去看了学校的科普教室,里面摆满了孩子们用平台课程学到的知识制作的小发明。
男孩骄傲地说,现在他们班的科学课平均分是全县第一,还有同学因为在科技竞赛中获奖,得到了去城里重点中学读书的机会。
那一刻,他看到男孩眼里闪烁的光芒,那是对未来的憧憬,是被知识点亮的希望,比任何奖杯都更耀眼。
手机又一次震动,是技术部负责人发来的消息,说罕见病诊断模型的优化工作已经完成,经过多次测试,识别准确率又提升了几个百分点。
消息里还附了一段视频,是那个全球仅报道过12例的罕见病患者的复查画面,患者脸上带着久违的笑容,说自己现在能正常生活了,还能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他把视频看了一遍又一遍,眼眶有些湿润,科技的意义,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和奖项,而是这些鲜活的生命重新绽放的笑容,是困境中的人重获希望的喜悦。
车子驶入小区,路灯的光芒温柔地照亮了回家的路,他推开车门,远远就看到家里的窗户亮着温暖的灯光,孩子们的笑声隐约传来。
走进楼道,感应灯应声亮起,暖黄的光线顺着台阶一路向上,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与墙上张贴的社区通知重叠在一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