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财富自由,从教人填志愿开始 > 第133章 业务发展

第133章 业务发展(1/2)

目录

陈如轩盯着预售订单数据,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突然手机震动,是国家药监局的加急邮件,通知手术辅助系统的优先审批通道已开启,专家组下周就会进驻公司开展现场核查。

他立刻转发给技术团队,群里瞬间刷屏“冲”字,工程师们纷纷表示今晚就驻守实验室,把所有细节再打磨一遍。

刚回复“辛苦大家”,央视新闻的记者就发来预约采访的消息,想做一期“科技普惠标杆企业”的深度报道,还要跟着设备运输车队去云南基层拍摄。

陈如轩爽快答应,特意叮嘱记者多拍基层医生和患者的真实反馈,少讲企业成绩,多聚焦技术带来的改变。

放下手机,财务总监敲门而入,手里拿着一份新的财务分析报告,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80%,普惠类业务的利润率竟然比高端设备还高出5个百分点。

“这说明真正解决用户需求的产品,市场自然会给出正向反馈。”财务总监笑着补充,手里的报告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

陈如轩翻看报告,发现农村地区的设备复购率达到35%,养老机构的长期合作订单占比突破40%,这些数据比任何荣誉都让他心安。

这时,技术部的实验室传来欢呼声,新一代AI诊断模型在多中心临床测试中,对早期胃癌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9.2%,超出行业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技术负责人拿着测试报告冲进办公室,声音都带着颤音:“陈总,我们成功了!这个准确率,全球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

陈如轩接过报告,看到里面附的案例,有一位65岁的农村老人,就是靠着模型的早期预警,在县医院就确诊了胃癌前病变,避免了病情恶化。

他当即拍板,把新一代AI诊断模型免费植入所有已售和在售设备,让所有用户都能同步享受技术突破的红利。

消息在公司内部一经发布,员工们自发在工作群里刷屏点赞,不少人说跟着这样有担当的老板干,再苦再累都值。

刚安抚好激动的技术团队,国际航天组织发来合作邀约,想把公司的教育平台纳入“太空科普全球计划”,让全球青少年都能通过平台学习航天知识。

邀约里还提到,会提供独家的太空实验直播权限,甚至会邀请公司优秀员工和基层学生代表前往航天发射中心现场观摩。

陈如轩立刻回复同意,安排教育团队对接细节,特意强调要给农村学生预留更多观摩名额。

这时,秘书送来一份紧急快递,是XZ那曲县医院的锦旗,上面用藏汉双语写着“科技普惠暖高原,精准医疗护民生”,还有院长手写的感谢信,说已经通过AI系统确诊了12例早期高原病患者。

他把锦旗挂在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看着上面真挚的字迹,想起创业初期的艰难,如今所有的坚持都有了最好的回报。

手机再次响起,是欧洲合作方的视频通话,对方展示了最新的市场数据,智能护理设备在欧洲的市场占有率已经突破30%,成为养老机构的首选品牌。

通话中,德国最大的养老集团负责人特意出镜,说要追加2亿欧元的订单,还希望能共建研发中心,专注于老年慢性病的智能护理技术。

陈如轩当场答应共建研发中心,承诺会派遣核心技术团队常驻欧洲,确保产品能贴合当地老人的需求。

挂断通话,销售部传来消息,国内某连锁药店巨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要在全国3000家门店投放便携式医疗设备,让老百姓在药店就能做基础体检。

合作协议里还明确,药店会安排专人培训设备使用方法,所有检测数据都能同步到用户的健康档案,实现“体检-咨询-购药”的一站式服务。

陈如轩让销售部尽快推进落地,要求三个月内完成所有门店的设备投放和人员培训,让更多人享受到便捷的健康服务。

这时,技术部又传来新突破,低带宽教育平台的流畅度再提升50%,即使在网络速率只有1M的偏远地区,也能流畅播放4K科普视频。

技术团队还研发了离线缓存功能,学生可以提前下载课程,没有网络也能正常学习,这个功能让非洲合作方直呼“太贴心”。

陈如轩让教育团队把离线缓存功能同步到国内版本,尤其针对山区学校,解决他们的网络难题。

刚安排完,福布斯中国发来最新榜单,公司入选“中国科技企业50强”,排名较去年提升了23位,他个人也入选“年度科技普惠人物”。

榜单评语里写道:“以技术为刃,破地域之界;以普惠为心,暖万家灯火,这是中国科技企业该有的模样。”

他把榜单截图转发到公司群里,鼓励大家继续努力,说这只是开始,未来还要让科技普惠到更多角落。

这时,国家卫健委打来电话,说要把公司的基层医疗模式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还会协调医保部门,将AI诊断设备的检测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这个消息让陈如轩喜出望外,医保报销意味着老百姓做体检的成本大幅降低,更多人会愿意主动进行健康筛查。

他立刻安排公益事业部对接卫健委,整理详细的推广方案和设备使用数据,确保模式能快速复制。

手机弹出一条推送,央视新闻提前预告了“科技普惠标杆企业”的报道,预约观看人数已经突破800万,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留言说要为这样的良心企业点赞。

陈如轩点开评论区,看到有网友分享自己通过便携式设备检测出高血压的经历,还有家长说孩子通过科普平台爱上了科学,这些真实的反馈让他倍感温暖。

这时,苏州基地发来视频,新增的四条生产线已经正式投产,日产量突破200套,完全能满足国内外的订单需求。

视频里,自动化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每一台设备都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溯源系统清晰记录着每一个零部件的信息。

基地负责人在视频里汇报,良品率稳定在99.9%,已经超额完成年度生产目标,还储备了足够的零部件,应对后续的订单增长。

陈如轩让基地负责人做好员工关怀,给加班的员工提供足额补贴和休息保障,确保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兼顾。

刚放下手机,国际医疗组织发来邀请函,邀请公司参加全球医疗科技大会,作为唯一的中国企业代表做主旨演讲,分享AI医疗的普惠实践。

邀请函里还提到,大会会设置专属展区,展示公司的核心产品,全球顶尖的医疗专家都会到场交流。

他立刻安排技术部和市场部准备演讲材料和展区布置,要求重点展示基层医疗和国际援助的案例,让全球看到中国科技的温度。

这时,公益事业部传来好消息,“基层医疗人才培训计划”已经完成3万名医生的培训,考核通过率达到98%,不少医生反馈设备操作简单、诊断精准,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有基层医生发来视频,说通过培训学会了使用AI系统,已经成功诊断出5例疑难病例,还把患者转诊到了上级医院,避免了误诊误治。

陈如轩让公益事业部把这些案例整理成培训教材,让更多医生能借鉴经验,提升诊疗水平。

手机震动,是云南大山里那位画火箭简笔画的学生发来的视频,孩子穿着崭新的校服,手里拿着航天科普书籍,兴奋地说已经把梦想写进了作文,目标是成为一名航天工程师。

视频里,孩子的老师补充说,自从有了科普平台,班里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科学课的平均分提升了30分,还有3名学生在省级科技竞赛中获奖。

陈如轩看着视频里孩子灿烂的笑容,心里满是欣慰,觉得所有的投入都无比值得。

这时,华为团队发来喜报,针对儿童和老年人的语音交互功能再升级,支持方言识别,准确率达到99%,即使是偏远地区的老人和孩子,也能轻松操作设备。

华为还特意研发了设备互联互通功能,便携式医疗设备的检测数据能直接同步到智能手机,子女可以远程查看父母的健康状况,实时收到预警提醒。

陈如轩让技术部尽快完成功能适配,要求所有已售设备都能免费升级,不让任何一位用户掉队。

刚安排完,销售部传来重磅消息,公司与国内某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要在全省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投放AI诊断设备,覆盖5000个基层医疗点,订单总额达15亿元。

协议还明确,会由政府出资补贴设备费用,老百姓做基础体检完全免费,真正实现“健康筛查无门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