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重回05,从校内网开始狂卷! > 第378章 掰扯不清的糊涂帐&不狠狠宰一刀,那都不是华夏人~

第378章 掰扯不清的糊涂帐&不狠狠宰一刀,那都不是华夏人~(1/2)

目录

第378章 掰扯不清的糊涂帐&不狠狠宰一刀,那都不是华夏人

事实上,这也是洛川在融资过后,立马加快自建骨干网进程的原因之一。

这种涉及到公司核心业务稳定性的基础设施,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为好。

本质上,就是通过“自己修路”,替代“搭別人的车”。

更何况,长期来看,自建骨於网,可有效降低数据传输成本,並支持业务规模化扩张。

还可针对特定区域或业务场景,定製网络架构,提升用户体验。

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贵。

很贵!

想要构建一套,连接全国数据中心的骨干网,所需费用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至少也要数十亿。

但对於如今的极光来说,也就那样总之,通过以上种种方式,虽微信的用户体量,远胜於微聊数倍,但对於运营商的网络信令负载,其实不见得比微聊高多少。

否则,三大运营商估计早憋不住了。

前世,企鹅版微信,在11年下半年,用户量还不到5000万的时候,便受到了运营商的隱性抵制。

移动对2g网络下,微信的语音消息进行了限速,导致其语音延迟高达510

秒。

同时,投入10亿推广飞信,强制要求员工kpi绑定飞信下载量,並通过10086

简讯高频推广。

米聊那边,在12年上半年,也出现了类似的状况。

用户反馈,米聊在后台產生了异常流量消耗。

360监控显示,单日消耗110b,而系统自带监控仅17b。

推测可能是运营商,通过“流量计量规则调整”,製造用户体验障碍。

还有部分用户反映,註册米聊时,无法接收验证码,疑似运营商对第三方简讯通道进行限制。

不过这也不能完全怪人家运营商。

早期,企鹅版微信和米聊,因“永远在线”的心跳机制,占用了运营商大量信令资源,大幅增加了运营商的信令处理与网络维护压力。

比如,移动就曾公开表示,微信占用了其60%的信令资源,导致2g网络信令拥堵。

“信令”,可简单理解为,网络中的“沟通指令”

运营商的网络,就像一个巨大的“信號邮局”。

每台手机或app的登录、在线状態、消息收发等操作,都需要发送大量信令给“邮局”处理。

传统的简讯、语音通话等,信令消耗较低。

而微信、米聊等app,为了实现“永远在线”,哪怕用户不发送信息,app也会频繁发送“我还在线”的跳包,信令消耗是传统业务的倍。

这种“信令风暴”,导致运营商网络效率直线下降,维护成本飆升。

而微信和米聊,却没有为这些额外的“信號处理成本”付费,反而还抢占了运营商简讯、语音等核心业务。

运营商会感到不满,再正常不过了。

总之,这是一笔很难掰扯清的糊涂帐。

移动i对传统通信的替代,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

但同时又不能忽视,运营商在通信基础设施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合理利益诉求。

梗著脖子硬顶下去,愣是想要白嫖,既没道理,也没胜算。

合作共贏,才是最佳的选择。

但其中的“度”,很重要。

对极光来说,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