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方仙外道 > 第一百一十三章 蛊器阵、春闱场中见舅母(4千字)

第一百一十三章 蛊器阵、春闱场中见舅母(4千字)(2/2)

目录

………………

很快的,时间流逝。

春闱的开场时间确定,其不早不晚,定在了方束出关后的第五日。

消息是当天上午,才通知到各家道馆,并且在坊市中央贴出了告示,显得颇为随性。

不过这也能理解。

所谓的春闱,只是方束他们这些道童的重要日子,对于仙宗弟子们而言,则只不过是下山的一趟俗事罢了。

况且在庐山的脚下,可并非只有牯岭镇这一处镇子。

当日。

方束一得消息,即刻出关。

他的二舅余勒,也早早就和李猴儿等人,等在了院子中。

虽然整个独蛊馆中,只有方束和秦敏两人能参加春闱选拔,但是此事,并非只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不仅李猴儿等人要一同前去凑热闹、壮声势,连带着独馆主本人,她也是已经候在了堂中,等候着方束、秦敏。

当两人抵达后,独馆主沉声发话:“出发!”

在她的带领下,独蛊馆中但凡是没有要事的人,无论弟子还是杂役,全都是离馆而出,甚至连道馆的大门都给关上了,只留下了门

一行人等,浩浩荡荡的就朝着坊市的中央开去。

不仅仅独蛊馆一家如此,今年但凡是有弟子能参与春闱选拔的道观,都是倾巢而出。一些没有弟子参与选拔的道馆,馆中的弟子们也都是纷纷嚷嚷,三三两两朝着春闱考场挤去,一并凑热闹。

日上三竿时分,坊市中央那百丈宽长的广场,四周就已然是汇聚着不少人,堪称是人头攒攒,摩肩擦踵。

一时间,方束混在其中,都分不清究竟哪些人是前来凑热闹的,哪些人是前来参考的。

好在坊市早就派遣了皂衣皂帽者进行打理,最终在独蛊馆一行人中,只有方束舅甥俩、秦敏姐妹俩、独馆主奶孙俩,得以走入场子内里。

甚至连独馆主和独玉儿,她们原本都会被拦在考场之外,因为每个考生只允许携带一个户籍之上的亲友入内。

这奶孙俩之所以能入内,还是独馆主放出神识,扫了扫皂衣皂帽者,并明了馆主身份,这才能走进内场中。

至于李猴儿等人,则只能是汇聚在场外,仰头看着场内。

好在场内早就已经是垒起高台,其中还有多个类似擂台或是木桩一样的布置,高高的立起,应该是待会斗法所用。

人数再多,场外的人等只需仰头看,视线就不会被遮挡住。

“方哥儿!好样的,加把劲。”

忽然,方束在登上内场时,还听见了多股声音在叫唤他,其中隐隐还有女子的声音。

他循声看去,先是瞧见了李猴儿在挤眉弄眼,然后就又瞧见了符师李猿,以及院中的女邻居窦素芙。

方束朝着窦素芙等人拱了拱手,便转头看向场内,混入了赴考的人群之中。

日头逐渐正午。

一应的考生们,早就经过了多次的点名,并无一人缺考,但是春闱依旧未曾开考。

这让圈内的考生及亲友们,都是有些躁动,不住的嘀咕。

皂衣皂帽者们,似乎也没有想到开考会这么迟,于是他们在确定了人数后,索性就放开了规矩,任由众人议论,甚至是互相走来走去,也不知是在攀谈关系,还是在暗中试探。

反正现场就算是闹出点动静来,吃亏的也只会是这些赴考的,和他们这些公干的家伙们无关。

反倒是过于多管闲事的话,惹恼了这群考生,待会人家真要是入了仙宗门庭,可就是得罪了贵人了。

方束没有四处溜达,他只是安静的站在一处角。

毕竟他不似秦敏,现场除去身旁的几人之外,场中其余人等,他也不太认识。

倒是忽然,有声音在一旁响起:

“咦!老余,是你么,老余?!”

有人一口一个老余的叫着,且声色陌生,还是一女声,并朝着舅甥俩直接走过来。

声音靠近后,方束也是好奇,扭头一看,便瞧见了一浓妆艳抹的熟妇女子,正扭动着腰肢走来。

对方紧盯着他的二舅余勒打量,一张艳丽的脸上,满是惊奇。

而二舅余勒瞧见了对方,则是一副见了鬼似的,其面色复杂,有些瑟缩,但是又有些傲然。

熟妇女子走过来,自来熟的打量着二舅余勒,口中啧啧:

“本以为你这厮被逐出道馆后,就此废了,现在看来,是又找到活计,重新投了个道馆。今日还能送道馆弟子来参加春闱了,看来是很受器重。”

对方看向方束,面上当即就露出矜持的笑容:“见过这位仙家,奴和老余是熟人,打个招呼。”

此女似是不认识方束,更是未曾听过舅甥俩的关系。

二舅余勒则是干杵在一旁,他嘴皮子嚅嗫,想要什么,但又局促。

没等二舅余勒出话来,那女子在朝着方束行礼后,未曾再搭理二舅余勒,急匆匆的就又离去。

她晃荡晃荡的跑向一旁,去伺候一英武少年郎了。

“奴来了、奴来了。”熟妇在那少年郎面前,嘘寒问暖。

此女明明身上是穿金戴玉,看上去是一大户人家的模样,应是以长辈的身份前来,但是其举止,却是和丫鬟仆从一般无二。

方束心生古怪,他还瞧见二舅余勒的目光,还紧紧的挂在那熟妇身上,面色怅然。

这让他眉头微挑,明白了过来。

若是他猜得不差,适才打招呼的熟妇,应当就是他那素未谋面的二舅母,或者前二舅母了。

果不其然,方束暗中旁敲侧击了几句,二舅余勒的老脸就一红,支支吾吾道:“大人的事,孩别管。”

人声嘈杂间,如此一等待,又从正午时分等到了日时分。

眼瞅着一日都要过去了,场外的看客们也换了数拨,方才有三道身影,不知何时立在了高台之上,正冷冷的打量着众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