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蓝鸮之恋 > 第1章 地狱人间

第1章 地狱人间(2/2)

目录

帝贺思索片刻,“如今当务之急是找到申公豹的蛊虫培育基地,将其一举捣毁。汝可知其具体方位?”

申大宝回复道:“我只知该基地在不韦县的深山之中,具体地点还需我再去探查一番。这个蛊虫培育基地是由申公豹的小弟申小豹的儿子申小宝负责的,他现在还不知道我已经效忠于您,我可以利用这层关系探查之。”

帝贺拍了拍他的肩膀,“好,那你尽快去查。我会让蓝鸮幽灵姜虹亦小组配合你,一旦有消息立刻回报。”

申大宝正欲领命离去,帝贺忽忆起申公豹所言之师尊一事,遂询问之。

然而,申大宝对于这件事情竟然完全不知情!不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却提供了一条极具价值的线索。

原来,申大宝曾经听他的父亲申大豹说过,申公豹每次独自前往那北川营盘山回来后,他的法力值都会更上一层楼,变得异常强大。

不仅如此,大物茂村所在的那座山之所以被命名为大营盘山,正是因为它与北川营盘山有着某种渊源。

基于这些信息,申大宝开始怀疑申公豹口中所说的师尊或许就藏身于这座山中。

帝贺听闻此事后,心中不禁为之一动。

联想到抚仙湖蛇颈龙水兽乃是海底龙族与天庭龙族的混血这一事实,他心中暗自思量,莫非此事与那被大禹龙鼎镇压的妖龙存在关联?这北川营盘山是否隐匿着关键的线索呢?为了保障新夏朝子民的安宁,务必查清申公豹的师尊是否真实存在,以根除这股暗黑势力的根源。

经过深思熟虑,帝贺下定决心,在等待申大宝探查“地狱人间”蛊虫培育基地消息的同时,先派遣李丙辰带领所属蓝鸮幽灵小组前往北川营盘山,一探究竟。

二话不说,李丙辰在吻别墨莲后,立即率领所属蓝鸮幽灵出发。

申大宝随后亦拜别帝贺而往不韦县而去,姜虹亦率所属蓝鸮幽灵小组随行。

帝贺凝视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暗自思忖,倘若真能剿灭“地狱人间”蛊虫基地,将申公豹的暗黑势力连根拔起,胜算便又增添了几分。

待申大宝离去甚远,帝贺这才想起来,申大宝刚才提及“梁龙”,竟忘了询问他是否知晓梁龙现今身在何处。而那甘德山玛雅人临终前所留,与梁龙去向相关之线索“通古尔”,究竟是一处藏匿地点,还是一个联络人的人名?

而诸葛亮所率之七人暗卫小队,身负一至关重要之使命——速将珍贵之天竺葵种子送至贺兰山交娜菌王妃亲自培植。此任务不仅迫在眉睫,更关乎全体新夏朝国民之生死存亡。

“地狱人间”蛊虫如此恐怖,帝贺岂敢将十万新夏朝子民之生死视作儿戏。

申公豹虽已遭诛灭,然其生前所为及与申小宝是否已遣派暗黑力量携“地狱人间”蛊虫隐匿于北典城,尚不得而知,帝贺务须未雨绸缪。

这些天竺葵种子乃精心遴选、悉心培育而成,蕴含无尽潜力。若能于贺兰山培植成功,此天竺葵必将成为新夏朝北典城之重要资源,为十万新夏朝国民筑起抵御“地狱人间”蛊虫之第一道坚固防线。

帝贺也交待诸葛亮在路过哀牢山时,留下一小部分天竺葵种子,请吕家村、墨家村和李家村各自培植,以便应对“地狱人间”蛊虫的可能袭击。

为保任务顺利完成,诸葛亮对暗卫小队详加部署、妥善安排。彼等将穿越重重艰难险阻,避开诸般可能之危险,以最快之速度抵达贺兰山。

就在同一时刻,一大批天竺葵植物正悄然地通过禹羌山庄这条秘密通道,被运往新夏朝的北典城。这条通道虽然相对安全,但也充满了未知的风险,因此需要极高的保密性和谨慎性。

如果这些天竺葵能够在贺兰山成功存活下来,那将是一件令人欣喜若狂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将为对抗“地狱人间”蛊虫而培植天竺葵争取到充分的时间。

然而,要确保这些天竺葵能够顺利抵达目的地并在贺兰山茁壮成长并非易事。运输过程中,必须严密保护这些珍贵的植物,防止它们受到任何损伤或破坏。同时,还需要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如恶劣天气、道路险阻等。

但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新夏朝的人们都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让这些天竺葵在贺兰山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为新夏朝带来平安与希望。

诸事安排妥当,疲惫至极的帝贺和衣而卧,须臾便进入梦乡。

是夜,帝贺梦及现世刘贺应现世雪窦资圣禅寺副寺门愿法师之邀,于2025年7月11日(农历六月十七)至雪窦资圣禅寺千僧堂教唱《三宝歌》。

《三宝歌》乃佛教之教歌,系由两位佛门高僧联袂创作而成,即太虚法师(曾为雪窦资圣禅寺的方丈)作词、弘一法师作曲。

而此番教唱,乃是为纪念农历六月十九观世音菩萨成道日所举办之法会活动的环节之一。

教唱过程法喜充满,甚为殊胜,算是完成了门愿法师种下三宝歌种子的使命。看三百多位人间菩萨唱得开心,结束前,现世刘贺还为大家演唱了法常和尚圆寂时的偈语歌曲《楞严一笑》。

晨起时,现世刘贺在雪窦资圣禅寺旁边的西坑村写下了半首佛歌。

龙华树下,大彻大悟,“契此”雪窦山。

智慧修行,觉海慈航,未来弥勒佛。

大悲大智大雄力,南无弥勒耶!

佛光普照,众生欢喜,“与乐”三世佛。

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处。

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

(契此,布袋和尚也,喻弘法利生之意;与乐,弥勒精神也,与“契此”相应。

弥勒佛,智慧与慈悲的化身。)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