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七零年代:看见弹幕后我拳打全家 > 第一百一十一章

第一百一十一章(2/2)

目录

“我走,是为了能回来。”

“这话以前也有人说。”

“但我会回来。”

她不信。

可那句“我会回来”,她还是记住了。

……

夜深。

宿舍楼熄灯后,她睡不着。

窗外是蝉鸣和风声,心像被什么卡着。

她拿出电话。

短信编辑框空着。

她打了一句:

“到哪儿了?”

又删掉。

改成:

“早点睡。”

又删掉。

最后,她什么也没发。

可对面那边,电话却先响了。

“宋斯年”。

她盯着屏幕,犹豫几秒,接起。

“你还没睡?”他声音低低的。

“睡不着。”

“我也没睡。”

“……你明天几点的车?”

“早上七点。”

“那你现在打电话干嘛?”

“想听你说点什么。”

“说什么?”

“随便。”

她想了想:“那我给你讲个笑话?”

“好。”

“我有个同学,她喜欢一个人四年,毕业那天才敢表白。”

“后来呢?”

“那人说:‘我等你四年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

风吹过,窗帘轻轻动。

他低声:“苒子。”

“嗯?”

“我等你再四年,也没关系。”

她喉咙一紧。

“宋斯年,你别这样。”

“哪样?”

“你这样,我会真信。”

“那就信。”

她没再说话。

风吹得她眼睛酸酸的。

他那边忽然说:“你窗还开着。”

她一愣,跑去窗边。

对面实验楼的天台亮着一盏灯,他正靠在栏杆边。

“你……”她忍不住笑出声,“你不是说回宿舍?”

“舍友睡觉太吵。”

“你跑实验楼干嘛?”

“等你打电话。”

“你早说。”

“你也早说。”

两人都笑。

那笑声被风带走,又被夜色吞掉。

“苒子。”

“嗯。”

“毕业只是开始。”

“你少煽情。”

“我怕你忘。”

“我没那么短情。”

“那你记好。”他顿了顿,声音忽然变轻,“我欠你一个拥抱。”

她一怔。

“上次楼道那次,你说‘再抱一会儿’,我还没抱够。”

“你……”她嘴角一抖,“你现在就抱啊?”

“我现在隔着楼,也想。”

“那你就想吧。”

“我想了一天了。”

她彻底笑不出来。

那种酸,连笑都带着颤。

“你早点睡。”她说。

“你也是。”

“宋斯年。”

“嗯?”

“如果有一天你回来,我还没换号,你就给我打电话。”

“我会打。”

“要是我换了呢?”

“那我来找。”

“找不到呢?”

“我不信找不到。”

她笑着,眼泪掉下来。

……

第二天早上,火车汽笛响起的那刻,她没去送。

但她去了车站外的那条街。

他发来一条信息。

“我走了。别哭。”

她没回。

只是抬头,看那列车远远开走,直到最后一节车厢消失在雾里。

公司派她去京城参加设备交流会。

她没多想,照常收拾了笔记本、样品册、工作牌。

火车过黄河时,她看着窗外的波光,突然有点恍惚。

那年他们也是坐这种慢车。

车厢摇晃,铁轨的节奏一声声撞进耳朵。

同事在她旁边打趣:“第一次去京城吧?”

“嗯。”

“那你得准备好行程,我们这几天估计没空玩。”

“没事。”

她笑笑。

她的心跳却莫名有点乱。

她不知道自己在期待什么。

只是觉得,也许,会遇见什么。

京城的春风冷中带甜。

会议那天在工科大学的会堂。

她穿了件浅灰的衬衫,头发简单扎起来,手里拿着资料夹,一步步走过拥挤的走廊。

人声嘈杂,讲解声、翻页声、电子屏闪烁。

她心无旁骛地找自己的展区,忽然听到主持人的声音从广播里传出:

“接下来请来自京城实验研究院的宋斯年博士,分享《多层复合材料力学结构分析》。欢迎!”

那一刻,她整个人都僵住。

“宋——什么?”同事在她旁边问。

“没事。”她低声。

可脚底像被钉住。

她听着那几个字——宋斯年。

名字撞进心里,一下子把两年压下去的所有记忆都掀开。

她呼吸变得急促,手指有点抖。

不该来的。

她在心里对自己说。

可下一秒,灯光暗下来,投影亮起。

那一抹熟悉的身影走上台。

他没变多少。

头发略短,西装笔挺,语气还是那种淡定自持的。

只是眼神——比从前更稳了。

她看着他在台上拿着激光笔,声音稳而低,语速一贯平缓。

周围的人都在记笔记。

只有她,整场都没记下一个字。

她的心跳乱成一片。

会议散场时,走廊里人声鼎沸。

她趁乱走到角落,背靠着墙,掏出手机。

她犹豫着,打开那两年前的聊天框。

最后一条停留在“别哭”。

光标在发送框里一闪一闪。

“我看见你了。”

她打下这几个字,又删掉。

改成:

“你的报告做得挺好。”

又删掉。

最后,什么也没发。

她正准备合上手机,忽然听到身后有人轻轻唤她:“阮时苒。”

那声音,从人群的杂音里穿出来。

她几乎是本能地回头。

宋斯年就站在她身后。

他没带工作证,衣领松开一扣,手里还拿着笔记本。

灯光从他背后打过来,照出一层浅光。

两年。

他比记忆里更瘦,神情更沉稳。

但眼神,仍旧一眼就能认出。

“你怎么在这儿?”他问。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