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暗购九龙仓(1/2)
1977年。
年初,关于‘地铁站上盖’的消息进一步明朗,地铁公司将于 1月 14日开始招标,地段是邮政总局原址。
原址拆卸后,兴建车站上盖物业,即‘中环站盖物业’。
地铁工程,是香港开埠以来最浩大的公共工程。
整个工程计划 8年完成,需耗资约205亿港元。
首期工程由九龙观塘,穿过海底隧道到达港岛中环,全长 15.6公里,共 15个站,耗资约 56.5亿港元。
资金来源,主要是由港府提供担保获得银行的各类长期贷款;地铁公司通过证券市场售股集资;地铁公司与地产公司联合发展车站上盖物业的利润充股。
中环站和金钟站,是地铁最重要、客流量最大的车站。中环站是地铁首段的终点,位于全港最繁华的银行区;金钟站是穿过海底隧道的首站,又是港岛东支线的中转站,附近有香港政府合署、最高法院、海军总部、警察总部、红十字总会、文物馆等著名建筑,与中环银行区近在咫尺。
有人说,中环、金钟两站,就像鸡的两只大腿,其上盖将可建成地铁全线盈利最丰厚的物业。地产商莫不“垂涎欲滴”。
长实集团。
陈光良坐在董事局主席的办公室,正在会议桌和儿子陈文杰进行沟通。
“要想中标,就要明白地铁公司的意图,并要放下身段去获得认可!”
父亲的第一句话,就让陈文杰有些不适应。
他思考一下说道:“地铁公司此时应该是最缺现金,如果我们想中标,无非就是拥有这个优势。此时长实集团的现金流是3.8亿港币,但平安银行可以提供大量的资金,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优势很明显。”
别看长实集团一年盈利近三亿港币,现金流并不多;但其实,现金流都已经拿去投资海外的项目了。
而且,长实集团的负债很低!
陈光良说道:“有现金流还不够!”
陈文杰继续说道:“去年下半年传出地铁站上盖的招标消息后,我们也刺探过地铁公司的意图。认为地铁公司的想法是回笼现金,去偿还港府和银行的贷款。所以,只是这样一来,中环站和金钟站的站上盖发展,如果按照地铁公司的意图,当然是分层销售。不过对于我们来说,特别是文恺和我沟通过,长江工业集团希望投资商厦,所以我们是希望将物业买下来。”
陈光良点点头,前世这两幢大厦一幢卖出6亿港币,一幢卖出9.8亿港币,总共16亿港币。这一世,由于香港整体经济水平提高,故物业也有10%出头的上涨。
算下来,这两幢大厦能值18亿。
“很简单,和地铁公司的投标书里,自然是分层销售,快速回笼资金。但等到1978年地产高峰时,也就是可以‘售楼花’的时候,长江工业和长实集团再以市场价,整幢买下来。地铁公司自然不会不同意,毕竟整层卖出,整幢卖出,价格是一样的。”
陈文杰眼前一亮,随即说道:“对,这样一来,我们便达到了地铁公司的想法。那么,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击败竞争对手,特别是置地公司。”
陈光良当即说道:“置地公司肯定会在标书里,注明‘收租’为目的,所以他们实际上已经输了。反而,我们要担心实力不足的华资们,他们没有实力留下来‘收租’,反而更会选择‘分层销售’。”
陈文杰不由得佩服父亲的经验老道,想想置地还真不可能‘分层出售’,这是他们的传统。哪怕是长实,实际上也不会考虑‘分层出售’,只是长江工业集团加入进来,才是想到‘整幢买入’。
“父亲说的是!按照正常规律,地铁公司出地皮,我们出建筑费和其它费用,双方五五分成。既然这一次我们的目的,是让长江工业集团买下物业,那我们长实只需要重视声誉,利润可以让步,将分成比例改成地铁公司51%,我们49%。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将为地铁公司支付‘地皮费’,让其减少利息的开支。这样,应该是稳中标了!”
陈光良满意的点点头,说道:“你想的不错!分红我们吃亏一点,再加上先支付地铁公司2亿出头的中环地铁站改的地皮估值,让其可以拿去偿还贷款,他们自然高兴的很。而且你还要在标书说明,此次的合作,我们保证地铁公司绝对的获利,以安其心。”
“好的”
如果将分成改成52%:48%,自然胜率更大,但这样一来,长实反而会成为一个笑话。
投标都是一样,价格太高,可能成为人家的笑话;价格太低,则可能失去机会。
港岛中区,是置地的“老巢”。当年置地创始人保罗遮打参与中区填海,获得港府成片优惠地皮。置地在中区,拥有 10座左右商业大厦。告罗士打大厦位于未来的中环地铁车站一翼,中环车站又恰好落在遮打道上,遮打道的南侧,则是遮打花园广场。
就凭这些物业和街道的名称及主人,就可知置地在中区的地位。
当然,置地在二战后,也遭受到陈氏家族的狙击。
首先是‘长江广场’率先成为中区的高档购物中心,而置地前世在这一区域的物业,如今则被分割在街道的两边,没有机会并楼成功(主要连卡佛大厦在长实集团旗下,建成了长江广场)。
其次是‘中环地王’即前世的‘康乐大厦/怡和大厦’地皮,被长实集团以3亿港币拍下,建成了如今的香格里拉酒店。
如今陈氏家族在中环,也是拥有香格里拉酒店、香格大厦(香格里拉酒店旧址)、保利大厦、长江广场、连卡佛大厦、环球集团中心、环球贸易中心、平安银行大厦、希尔顿酒店,总计九幢大厦物业。
实际上,香格大厦占地3.6万平方尺,如果重建,是会被建成两幢物业大厦的;因为德辅道的这一区域,摩天大厦的批准建设较难,还不如直接建两幢大厦,倒是可以连起来。
所以此次的地铁公司的中环站和金钟站,参加竞投的将会有置地、太古、金门等英资大地产商、建筑商,华资地产建筑公司实力则包括长实、新鸿基、新世界发展、恒基等。
整体而言,两方势均力敌。
但实际上,媒体们聚焦在‘长实集团’和‘置地公司’的身上。
维港地产。
李家成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报纸上的新闻,脸上露出可惜的表情。
维港的实力,还是太弱了,目前顶多算是一家‘中等华资地产公司’。虽然在外界看来,长实集团最几年的发展很不错,1975年、1976年的利润突破了1200、1500万港币,发展可谓非常快。
但这点利润,不说和长实集团相比,就是和新鸿基(8500万、9500万)、新世界发展(5000万、5500万)、恒隆(3500万、4500万)、合和地产(3000万、3800万)相比也差的远。
只能与永泰(1100万、1480万)差不多,但永泰只是李兆基的地产公司之一(上市),李兆基另外有恒基未上市,才是其主要地产实力。
另外华懋虽然没有上市,但盈利水平和新世界发展差不多;还有大昌地产和信和地产,盈利也在两三千万的样子。
至于严祖和的和盛地产,虽然1976年只有1000万的盈利,但其在1977年将迎来爆发年。
“可惜,加上去年1500万的盈利,维港也就2000万港币的现金流。另外有两家银行的贷款承诺,也不过差不多5000万的资金,根本没有资格参加这次的地铁站上盖发展权。”
“既然如此,倒不如将这些资金投入到发展地盘上,这一波倒是能扩大不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