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架子这么大?(1/2)
宁夏镇总兵杜文焕的队伍便是其中之一,他与副总兵杨兴怀,以及麾下几路参将、游击等二十余名军官,再加上他们各自精心挑选、充作门面的亲兵和家丁,一行近两百余人。
人人骑着塞外骏马,身披保养得当的轻甲,刀弓齐备,旗帜鲜明,倒也算得上是一支颇为精锐的骑队。
尽管宁夏镇直面河套蒙古诸部,战略位置重要,但近年来由于军户制度崩坏,粮饷时常短缺,边镇整体实力下滑,大多时候只能龟缩在各大屯堡之中,与外面的蒙古人维持着一种微妙的、互不侵犯的脆弱平衡。
但军官们麾下的家丁与亲兵,却是他们安身立命、保住权位甚至走私牟利的真正本钱,因此,这些家丁的铠甲、战马和兵器,仍勉强维持着一定的水准,看上去仍带着几分边军特有的彪悍与风霜。
这一日,队伍正沿着官道不紧不慢地前行,副总兵杨兴怀轻轻一夹马腹,策马凑近了总兵杜文焕,脸上带着几分试探的笑意,
“大人,您说陛下此次召天下边镇总兵进京复命,究竟所为何事?还有这新设的‘帝国大都督府’,又是个什么衙门?”
他顿了顿,声音不自觉地压低了几分,带着一丝忧虑:“不是末将多心,只是边镇战事,向来瞬息万变……朝中那帮老爷们,大多只知纸上谈兵,如今却将我等骤然召回,……这里头,该不会……是藏着什么猫腻吧?”
杜文焕闻言,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斜睨了他一眼,语气不咸不淡:“哦?杨大人这番话,听着像是对陛下的政令有所不满?调令上可是陛下朱笔亲批,盖着鲜红的皇帝御印与大都督府兵符,白纸黑字,杨大人莫非是想抗旨不成?”
杨兴怀脸色顿时微变,连忙摆手,赔着笑道:“大人言重了!言重了!属下绝无此意,只是……只是心里总有些不踏实,犯几句嘀咕罢了,万万不敢对陛下有丝毫不敬之心。”
他心里却是一阵暗骂,他与杜文焕在宁夏镇共事多年,表面上和气,实则面和心不和,各自有着背后的派系和盘算,互相提防。
杜文焕对他有所保留,他是知道的,但对方动不动就给他扣上“对朝廷不满”、“想抗旨”这类谋逆大罪的做派,实在让他颇为恼火。
可转念一想,今年朝局动荡,陛下新令频出,强横如建奴八旗,都被陛下御驾北征,一举荡平;山西的那些手眼通天的晋商大家,成百上千的士绅豪门,不也在朝廷掀起的一场大案中,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家产抄没?
还有那大同镇外的总兵王毅,麾下数万铁骑,频频出塞出击,搅得整个草原风声鹤唳;连那位自称蒙古大汗的林丹汗,也被迫接连西迁避其锋芒,连带他们宁夏镇北边河套地区的蒙古人都因此安分了不少。
这等雷霆手段,这般煊赫兵威,由不得他一个小小的副总兵不谨慎,
杜文焕将他的神色变化看在眼里,心中冷笑,轻哼一声:“既然不敢,就收起你那点小心思。”
“帝国大都督府是陛下为重振武事、总揽兵权而新设,首任大都督,便是由陛下亲自担任,执掌天下一切兵马调动、征伐、训练之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