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惊雷乍响(2/2)
“司主,东宫那边已经吵翻了天。”
“夏原吉等人认定是汉王所为,要求太子立刻发兵。”
东宫那群文臣什么反应,江澈用脚趾头都能想到。
他们看待问题,永远停留在党同伐异的层面,脑子里除了太子和汉王,就装不下别的东西了。
这些人都以为这是朱高煦的困兽之斗。
可江澈知道,不是。
朱高煦现在就是一头被拔了牙的老虎,看着吓人,其实连叫唤的力气都快没了。
他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京城的政治博弈。
江澈的手指停下了敲击,拈起一份来自暗卫探子的血书。
上面只有一个残缺的图案,像是一头双头鹰,旁边用血写着两个字:罗刹。
江澈的瞳孔微微收缩。
那些家伙,打法悍不畏死,战术刁钻,尤其擅长小股部队的穿插突袭。
与这次边境敌人的描述,何其相似!
至于火铳……
大明有,罗刹人自然也有。
通过草原上的秘密商路,一些老旧的火铳流入某些部落手中,也不是什么秘密。
但问题是,谁有这个能力,能整合这些草原叛军。
还能为他们提供如此精良的后勤补给,选择在这个最微妙的时刻,向大明捅上一刀。
这背后,需要庞大的财力、物力,以及对整个北方局势洞若观火的判断力。
这绝不是一群散兵游勇能做到的。
而这背后的人目的也很明确:搅乱局势。
让太子的目光从南方的汉王身上,被迫转移到北方边境。
让大明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
江澈的目光,缓缓移动到墙上挂着的大明疆域图上。
他的视线越过京城,越过高句丽,落在了地图上一个并不起眼的地方。
赵王封地,彰德府。
赵王,朱高燧。
朱棣的第三个儿子,他总是跟在朱高煦身后,像个小跟班,摇旗呐喊,却从不出头。
所有人都把他当成汉王的一个无足轻重的附庸。
可江澈不会忘,当年靖难,这位赵王,曾数次在关键时刻,救过朱棣的性命。
他的勇武,绝不在朱高煦之下。
当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一场老大与老二的战争时,只有老三,在冷眼旁观,等待着他们两败俱伤。
汉王被困,太子被动,朝堂大乱。
这时候,在北境点一把火,不需要太大,但一定要疼。
疼到让太子不得不向他这个安分的弟弟求助,让他领兵北上平叛。
只要兵权在手,那接下来,是清君侧,还是靖国难,可就由不得别人了。
好一招黄雀在后!
江澈的嘴角,逸出一声若有若无的冷笑。
属下看江澈久久不语,忍不住问道。
“司主,我们……要不要把这个情报告知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