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续 暗流与试探(1/2)
林晚将那份匿名文件锁进抽屉最底层,仿佛要将那段不光彩的过去一同封存。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的注意力回到明天的运营部会议准备上。
然而,那份文件的内容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那些用荧光笔标出的段落,字字句句都像针一样扎在她的心上。特别是那句"有些人永远洗不白",像是一个恶毒的诅咒。
她摇摇头,试图将这些杂念甩开。现在不是纠结过去的时候,她必须专注于眼前的工作。
第二天上午九点五十分,林晚提前来到运营部所在的楼层。与技术和市场部门不同,运营部的办公区显得更加务实和高效。墙上挂着巨大的数据看板,显示着实时的业务指标,员工们都在各自的工位上忙碌着,电话铃声和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
王总监的办公室在楼层的最里面。林晚在门口稍微整理了一下衣着,才抬手敲门。
"进来。"里面传来王总监低沉的声音。
王总监的办公室和他的人一样,透着一种务实到近乎刻板的气质。墙上没有任何装饰,只有几张业务流程图和KPI考核表。他本人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四十岁左右的年纪,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穿着标准的白衬衫和深色西装。
"王总监,您好。"林晚礼貌地问候。
"坐。"王总监指了指对面的椅子,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片刻,"听说你昨天和技术部、法务部都谈得不错。"
林晚听出了他话中的试探意味,平静地回答:"都是为了把工作做好。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我们需要找到平衡点。"
"平衡点?"王总监轻笑一声,"说得容易。你知道我们运营部每天要处理多少数据吗?光是用户投诉就要处理上千条,每个投诉都涉及用户个人信息。如果每个操作都要记录审批,我们的工作效率至少要降低30%。"
林晚打开带来的方案:"我理解运营部的业务特点。所以我在方案中特别设计了差异化的管理要求。对于日常的客户服务数据,我们可以采用简化的流程,重点监控异常访问模式。只有在涉及敏感操作时,才需要额外的审批。"
她展示了几张流程图:"比如,客服人员查看用户基本信息用于解决问题,这属于正常业务需要,只需要在系统中留下访问记录即可。但如果要批量导出用户数据,或者访问用户的财务信息,就需要主管审批。"
王总监仔细看着流程图,表情稍微缓和了一些:"这个设计还算合理。但是,记录访问日志会不会影响系统性能?我们的客服系统要求响应时间在3秒以内。"
"这个问题我已经和技术部讨论过。"林晚翻到另一页,"新的日志系统会采用异步写入的方式,不会影响主业务的性能。而且,我们计划分阶段上线,先在非核心业务试运行,确认没有问题后再全面推广。"
王总监点点头,但随即又提出新的问题:"那历史数据怎么办?我们系统里存着五年来的所有运营数据,如果要按照新规范来整理,这个工作量可不小。"
"历史数据的处理可以更加灵活。"林晚早有准备,"对于已经很少访问的陈旧数据,我们可以先进行归档和加密,设置更严格的访问权限。重点是要确保新产生的数据符合规范。"
两人就具体细节讨论了近一个小时。王总监虽然始终保持着严肃的表情,但态度明显比电话里缓和了许多。他提出的每个问题都很实际,显示出对业务细节的深入了解。
"看来你确实做了不少功课。"讨论结束时,王总监难得地给出了正面评价,"不过,我还要和团队再讨论一下。运营部的情况比较特殊,有些细节可能需要调整。"
"当然,"林晚站起身,"我很期待听到运营部的具体建议。我们可以一起制定最适合的方案。"
离开王总监办公室时,林晚稍微松了口气。虽然过程不轻松,但至少迈出了第一步。
在等电梯的时候,她遇到了正要上楼的曹辛夷。
"怎么样?"曹辛夷关切地问,"王总监没为难你吧?"
"比想象中好一些。"林晚如实说,"他虽然要求很严格,但都是在讨论实际问题,没有故意刁难。"
曹辛夷点点头:"王总监就是这样,对事不对人。只要你的方案确实有道理,他还是会听的。"
两人一起走进电梯。
"对了,"曹辛夷突然想起什么,"你昨天收到什么奇怪的东西了吗?"
林晚心里一惊,表面上保持平静:"为什么这么问?"
"没什么,"曹辛夷耸耸肩,"就是听说有些人不太满意这个项目,可能会搞些小动作。你小心点。"
"谢谢,我会注意的。"
回到办公室,林晚立即检查了抽屉的锁,确认那份文件还在原处。曹辛夷的提醒让她更加确信,昨天的匿名文件不是孤立事件。
下午,她按照计划参加了与IT部门的会议,讨论历史数据的清理方案。会议进行得很顺利,IT部门表示技术上没有问题,只需要各部门明确清理范围和时限。
"但是,"IT主管提醒道,"在清理数据之前,最好先做个全面的数据映射,弄清楚这些数据都在哪些系统里,有没有被其他业务引用。贸然删除可能会影响其他系统。"
"这个建议很重要。"林晚记下要点,"我会请各部门配合完成数据映射工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