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掏空财政收入(2/2)
“王局长。”
“各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这里是哪儿?”
这个问题,让所有人都愣了。
这里是哪儿?
我们不是正在红岩乡政府的会议室里开会吗?
王振华回答:“曲县长,这里是……红岩乡啊。”
“对。”
“红岩乡。”
“王局长,你是农业局的负责人,你应该比我更清楚红岩乡的土地是什么样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层比纸还薄,风一吹,连土带种子一起刮跑。山里人说,这里是石旮旯里刨食,一亩地,种出来的粮食,不够一家人吃三个月。”
“水利局的同志也在。你们告诉我,红岩乡的十年九旱,是不是一句空话?这里的乡亲,是不是到现在还得到几公里外的山沟里去挑水喝?家家户户的屋檐下,是不是都摆着一排排的水缸,等着老天爷偶尔发慈悲,下那么一场雨?”
“我们坐在这里,吹着空调,喝着热茶。可就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有多少老人,弯着九十度的腰,在石头缝里种下几棵玉米,只为了等在外面打工的孩子过年回来,能吃上一口自家磨的玉米面?”
“又有多少留守儿童,父母远在千里之外的大城市,一年见不上一面。他们爬到村口最高的那棵黄桷树上,不是为了玩,只是想看看山外面的路,盼着那条路上能开来一辆车,车上能走下来他们的爸爸妈妈!”
“全乡没有任何支柱产业!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率超过百分之七十!剩下的,除了老人就是孩子!这里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生气,没有希望,只有日复一日的贫穷和绝望!”
“各位,你们告诉我!”
曲元明一拍桌子。
“现在,张工告诉我们,有一个技术上的可能性,一个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切的可能性!就因为我们害怕困难,就因为我们觉得它花钱,我们就要放弃吗?!”
“我们放弃了,那谁来为红岩乡的未来负责?!谁来为那些在贫困线上挣扎了几十年的父老乡亲负责?!”
“难道我们就眼睁睁看着这片土地,一代又一代地穷下去,看着这里的孩子,重复他们父辈的命运,永远走不出这片大山吗?!”
王振华的脸涨得通红。
作为农业局长,他对红岩乡的绝望,比任何人都清楚。
曲元明环视一周。
“我知道大家在担心什么。担心钱,担心风险,担心这会是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
“我也承认,张工估算的那个总预算,是目前整个江安县,甚至是市里,都无法承受的。”
“但是,谁说我们要一步到位,把整个工程全部铺开?”
王振华抬起头。
什么意思?不全部铺开?
曲元明走到地图前。
“我的核心构想是。”
“我们不搞全面开花,我们搞试点!”
“就拿这里。”
“作为我们深地水脉改造工程的唯一试点!”
“我们将所有的资源、技术、人力,全部集中在这一点上。目标只有一个,利用这套最先进的技术,从根本上解决红岩乡的缺水难题!”
“我们不是要建一座新县城,各位。我们的目标,是先救活一个乡!”
王振华的脑子运转。
试点?
只搞一个红岩乡?
集中力量,攻克全县最贫困、最缺水的硬骨头。
这在政治上,是绝对正确的!
谁敢反对?谁反对,谁就是对贫困百姓没有感情。
谁就是没有担当的懶官、庸官!
高!实在是高!
曲元明继续说道。
“各位可以想一想。一旦红岩乡的试点成功,会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