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谈价格(2/2)
“国营厂,估计得要你一百二十万,而且还不可能给你弄这么多进口设备。”
造船厂厂长十分笃定地说道。
他确实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弄设备回来。
问题是,他这条船本就没有赚多少钱,就靠着从其他渠道弄设备,多赚一些钱。
“那这样的话,我们就得好好考虑考虑了。”
“你这边不能弄,其他集体造船厂,可不会有这么多顾忌。”
“我也不瞒厂长,我跟朋友前天才从省城回来,在省城买了一条三十六米的收鲜船,价格同样是八十五万。”
“厂长要是不信的话,我可以把单子拿过来,让你过目。”
“三十六米的钢制收鲜船,还用的是最好的设备,才八十五万,你这三十二米的渔船,也要八十五万,这谁能接受。”
张向东之所以愿意留在这里跟对方墨迹,是县里这个造船厂确实没有给他报高价。
他们三十六米收鲜船八十五万能拿下,是因为这条船船体早就造好了。
当时的钢材价格跟现在的钢材价格,相差了很多。
还有一些国产的设备,也是早就定好,拿过来的时候,并没有涨价,只有进口的设备大涨价,所以才会这么便宜。
实际上,他们买这条收鲜船,绝对是捡了大便宜。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没有跟省城造船厂墨迹,跟江华简单商量了一番,就直接把船给买了下来。
“省城那个集体造船厂的收鲜船,真是被你们买下来了?”
造船厂厂长有些惊讶地看着张向东。
省城那条三十六米收鲜船突然涨价,人家船老大给不起钱,只能转手给别人的事情,他前几天就听人说了。
只是没想到,张向东他们会把这条船买下来。
至于这事儿的真假,他倒是没有怀疑。
以他的能力,随便打听打听,就能知道这条船到底是谁买走的。
他跟省城最大的集体造船厂不少领导都认识。
当初弄这个造船厂的时候,还经常跟省城造船厂合作。
甚至连他这边的技术工人,有好多都去省城集体造船厂学习过。
“对,就是我们买的。”
“孙厂长知道省城集体造船厂这条收鲜船的事情?”
张向东随口问道。
他并不意外造船厂厂长知道这条收鲜船的事情。
上一辈子他就听说县城的集体造船厂跟省里最大的集体造船厂有关系。
造船厂想要发展起来,可没有那么容易。
首先就必须得有技术,还得有人脉。
不然的话,造船的原材料都不一定能弄回来。
“向东同志,你这条三十六米的收鲜船,之所以这么便宜,是因为这条船船体和各种国产设备,都是在没涨价之前购买的。”
“现在你想再买一条,价格绝对不会低于一百二十万。”
“你既然买下了这条收鲜船,肯定对我们造船厂的情况也有所了解。”
“从前两个月开始,各种原材料的价格就开始疯涨。”
“造船用的钢材,不仅涨价,还限制数量。”
“想要弄到更多的钢材,就只能议价购买。”
“这无疑又会增加船的成本。”
“我们也想把船卖便宜点,让更多人买到船,能出海捕捞,为国家解决物资短缺的问题。”
“但是,我们也控制不了这个成本。”
“而且,按照我的经验来看,这各种原材料的成本,还会继续上涨。”
“以后,说不定二十几米的船,都得几十万才能购买。”
“你们现在订船,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
孙厂长苦口婆心地劝说起张向东。
“孙厂长,你就说这条三十二米的渔船,最低多少钱。”
“我刚买了三十六米的收鲜船,还要分期给钱,现在确实没有更多钱来卖拖网渔船。”
“即便是跟朋友合伙,也不一定能凑出这么多钱。”
“如果你这边能便宜点,我还可以跟朋友一起想想办法。”
张向东根本就不听孙厂长的各种分析。
他知道的可要比孙厂长多很多。
这两年所有渔船都会涨价,二十米的渔船,更是从几万到十几万,一路涨到了五六十万。
直到九十年代,价格才稍稍有些回落,后面又是一路上涨,直接突破百万。
零几年的时候,二十几米的渔船,更是直接涨到了将近两百万。
“我再算一算各种设备和材料的价格,看看能不能给你省点钱。”
孙厂长得知张向东买下了省城集体造船厂的收鲜船,就已经看出来他是真的有可能订三十二米的大船。
准备再好好算一算,给出一个他有的赚,还能让张向东接受的价格。
“那你好好算算。”
“价格太高的话,我们也只能暂时放弃。”
张向东说完,便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然后又从口袋里掏出了他两毛钱的烟,分别给在场的几人递了一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