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闪回:陈学绎(2/2)
-----------------
范应纯在这边风声水起的时候,贺正廷娶了舒国公的女儿,不久便离了三司。
他临走前举荐了王文禧,而这也是他的计策:若王文禧能够为他所用,便顺水推舟,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他,结了姻亲,变成一家人,以后便更好做事。
后来,范应纯也将自己调到了提举司,协助转运使郭琇打理常平仓。
而他们压榨商人的举动,并没有因为调离三司而有所收敛。
贺正廷暗示范应纯,要刻意接近他的同乡、同窗旧友,漕运司的徐评。
“现下,你手里只有商户,却没有运输渠道。若能拉着他与你一起最好,从此咱们在漕运上便可高枕无忧。”
但不承想,徐评没有接范应纯的示好,反而离他越来越远了。
范应纯便设计,打听到徐评旧时有个相好的,名唤春娘,恰好在汴京当女使。范应纯便将春娘的身籍买下,以此来要挟他,逼徐评写假账、走私货。
徐评无法,又不想让春娘受苦受累,便只得答应了范应纯。他时常塞些银物给范府的内眷,以换取范应纯的信任。
“我若是不答应他,他就要将春娘卖得远远的,我也没办法,我就这么一个软肋,还被他拿住了。”徐评向白锦堂诉苦,但他同时也说,自己暗中将范应纯做的事,都一一记了下来。
“我一笔一笔都记着,我现在拿他没办法,不代表我一辈子都要受他要挟,早晚有一天,我要把他们的事全捅出来。”徐评恨声说。
-----------------
那时,御史陈学绎刚刚出了事,妻儿被流放至沙门岛。
陈学绎没有想到,对方竟然敢向御史下手。以至于最后听到判决书时,他还不敢相信。
流放启程之前,他在牢狱中匆忙写了一封信,悄悄塞给妻子,叮嘱她一定看护好女儿,他又抱了抱陈沅儿。那时他还不知道,这一分别,竟是天人相隔。
陈学绎将他的所见所查所闻逐一记下,陈娘子怕被人将书信抄了去,便将其封在一只破旧的磨喝乐里面。
陈沅儿当时才五、六岁,每日只抱着它。沙门岛苦寒困顿,却也没有人和一个小女孩过不去,所以,这只破旧的磨喝乐就被保存了下来。
谁也没想到,这里竟藏着陈学绎的证词。
陈沅儿被展昭带回汴京,在开封府的厅堂上,当着鞫司官的面,将磨喝乐砸碎,露出了里面藏着的父亲的亲笔书信,里面夹层里,还用油纸包着一张纸,便是陈学绎拼命留下来的,当年白锦堂与杭州行会十几个商人铺户的画押手信,同样作为证据,呈交了上去。
-----------------
“陈御史出事了,家人被流放到登州,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只能悄悄派人送些银钱衣物,照顾他的妻女。”白锦堂对徐评悄悄说。
“陈御史的证据,却不知道被他藏在哪里,我想他们定不会善罢干休,你同他来往最多,你可千万小心。”徐评有些担心,叮嘱白锦堂。
“待我将证据搜集好,我们便一起将它交上去,在此之前,大家千万小心。”白锦堂笃定地说,“这一次,我们要等一个好机会,务必一击而中,不能放过他们。”
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睛里炯炯有光在闪,坚定而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