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开封1044 > 重阳节

重阳节(2/2)

目录

白玉堂听了,认真地想了一刻,板正了脸对她道,“若是我说,你更应去学堂读书识字,如你高堂在世,也定会同意我的说法。”

陈沅儿一愣,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在家里,父亲也把着手,教过自己写字。

想起父母,她突然眼圈又红了,还没回答,青舒一边洗青木瓜一边说,“我听人说,女孩子识得几个字便好,我们读书也做不了官,还不如学绣工,将来还可以绣个手帕卖钱,养活自己。”

白玉堂听了,同样板起了脸,“妹子这话错了,做不了官就不读书了吗?谁说一定要学绣花?我若有妹妹,我便顺着她的心意,她喜欢便罢了,若不喜欢,强按着学也无用。”

两个女孩子见他一脸严肃,不敢答话。

刘大哥抱着幼童过来插嘴,“男耕女织是老祖宗订下的规矩,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孩总归还是在家好些,出去抛头露面像什么样子。”

话没说完,刘嫂子在将旁浆洗衣服,一甩头,冲他骂道,“若我不出去搅些浆洗的活计,你吃什么?拿什么钱打酒喝?老祖宗订的规矩,也要让人先吃饱了饭才行。”

几句话怼得刘大哥说不出话,只喏喏笑着,抱着儿子一边玩去了。

刘嫂子对青舒和沅儿道,“你们年纪还小,若有机会读几本书,识得几个字,懂得些道理,这是好事。别被那些迂腐的假道学骗了,等你们长大了,嫁了人,有了娃儿的时候便知道了。”

白玉堂听了点头道,“嫂子说得不错,既有人订了这规矩,想来,便是对他们的人有利,这才要哄得大家都来听。但你们记住,为人一生,心安则宽。若是受了欺负,受了气,便是这规矩不公,不守也罢。”

说着,又对陈沅儿认真道,“书一定要读,等你背熟了《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孟子》这些,再放你去学绣花。听话,不准胡闹。”

展昭正在旁边喝水,听他说了这么多,一口水差点没喷出来,连声止道,“小小年纪,怎么可能背得了这么多?哪有你这样拔苗助长的兄长,依我说,你才不要胡闹才是。”

白玉堂瞪眼道,“我像她这般年纪时,早都背熟了,她怎地不行?”

说着,他向十三道,“让刘婶去选几个年龄相仿的女使,在家里整治出一处干净院子,让她搬过去住。”

白玉堂不容置疑的口气,唬得陈沅儿不敢言语,展昭见了,便让青舒带她出去玩,免得拘束。

因着刘嫂子的小儿子上次提起,爱吃展昭带回来的剩菜,白玉堂便留了心,他让老魏又同样做了一份,不一刻,三四个闲汉便提着食盒上门,将饭菜送了来。又照例送了几壶酒,仍有白玉堂日常爱喝的紫苏酒和羊奶酒。

展昭带着十三和萧华摆了桌子,这才招呼大家来吃饭。瞧着这满桌子精致的菜肴,大家全看得呆住了。青舒扶着婆婆出来坐了,姜娘子也卖完了果子回来,和刘嫂子一家三口坐在一处。一院子人喜气洋洋,真像过年一般热闹。

院内女眷头上都簪了茱萸,姜嫂子不忘给婆婆也别上一枝。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说没想到能有这样的好日子,怕是梦里都会笑醒,只盼这日子能一直过下去,自己再活个三五十年也是能的。

一年多前,这样的话还会被白玉堂嘲笑,而现在,他没有再笑话谁,只是站在院里,笑眯眯的看着这满院子人。

他发现,自己居然逐渐习惯了这种热闹,不管是自己家里,还是这个大杂院。

兄长关注的那些“琐事”,如今,他也能记住一些了。

他突然想起子宁说的话,“这些事看起来琐碎,与生意无关,但你不能小瞧了他们。没有他们,就没有咱们家。有了他们,你付出的一切,才都有价值。”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