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宰相,阻止合议(1/2)
韩晚第三次翻异,御史台便报请审刑院,和开封府、大理寺一道合议韩晚的案子。
宰相庞籍当然不愿意见到这种局面,若是合议,便是将官家和市舶司、转运司的脸按在地上狠狠摩擦。
他想阻止合议,但御史包拯已经上书弹劾市舶司、转运使等人,驸马都尉虽与公主和离,但事涉市舶司账务,御史便一并写在台谏文书里。
庞籍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只想找一个避免合议市舶司、转运使的法子,他来到嘉国公府上求助。
嘉国公赵师意反而劝他,此事已闹得朝廷物议沸腾,如果这个时候站出来唱反调,反而容易成了靶子,“说不得,御史要弹劾宰相,也是有这个可能的。”
赵师意特意亲手烹了一盏茶招待庞籍,并燃了一炉安神香,他一面调膏,一面向庞籍道,
“使相的意思,我懂,官家也懂。为了维护朝廷和官家的脸面不容易。一边是朝廷法度不容有失,另一边则要权衡各方,既要让大家满意,又不能失了面子。这桩差事并不好做。若依小王所见,使相不必阻止。说到底,也是市舶司和转运使办砸了差事,与中枢是不相干的。借此机会狠狠地罚一罚他们,也震一震那些想要徇私舞弊的,岂不更好。”
庞籍闻着安神香,但他心里却一点都不安稳,
“王爷不知,市舶司和转运使司哪里有这样大的胆子,若不是三司财务出了漏洞,也不会逼着地方转运使去干这勾当。我虽不管三司,但总不能闹到最后,要官家出面谢罪,没有这个道理。”
嘉国公端着茶盏站起来,先示意庞籍坐下,又将茶盏递给他道,“三司漏洞由来已久,这个我们都知道,小王虽不涉政务,但多少也听了一耳朵。使相今天来见小王,无非是想让我出面,助使相阻止合议。但请使相听小王一言,合议势在必行,即便是官家也阻止不了,使相不妨因势利导,而不要一味阻拦。”
说着,他又笑道,“包御史人称‘包弹’,官家都阻不了他,更何况使相。他想要弹,便让他弹去。”
-----------------
庞籍叹了口气,答道,“王爷的意思我明白,有罪的,自当承担罪责。白家若冤枉,也早早解说清楚,还了人家一个公道,白家也不会再纠缠于此了。”
说着,他又赞嘉国公的茶,“王爷的茶甚好,想来定是官家御赐的贡茶,说来也巧,我今日来还有另一件事,便是北苑。”
嘉国公听了,连连摆手道,“我这位皇叔贪念过重,一招失算,早露了马脚,他的事,我更不便插手,自有登闻检院去定夺。使相还想要与我说什么?”
庞籍笑道,“王爷误会了,我想说的是宣徽使。咱们的朝会、祭祀、使臣亲迎等,一应是宣徽使负责,官家极为重视,舒国公担了多年,但他若有失,这个职位便空了出来。我想,王爷若有心,不妨将宣徽使的位子担一担,勿要旁落到他人手里。”
嘉国公道,“我闲散惯了,不想给自己徒增辛苦。我冷眼瞧着,皇侄似乎有意于宣徽使,他和辽国使臣打得火热,不妨让他做了,岂不更好。”
庞籍道,“王爷说的可是魏王?说来也怪,我与他平日少有来往,一年下来见不了几次,而上次在宫中的茶宴上,偏偏被他拦住,闲话了许久。他与我说,官家要让公主与驸马都尉和离,暗示我不要插手,我还在想,怎地魏王也关心起这内廷琐事了。却不想,就在那日,驸马竟带人去杀白家的人,幸而被人拦下了,他才没有得手。”
嘉国公道,“他虽自小在宫中长大,但因着皇兄的缘故,被冷落了多年。官家也可怜他孤苦,从没有轻慢于他,虽不曾许给他什么职务,却在日常供给上都紧着他,竟比我们这些同枝同宗的兄弟要更亲近一些。”
庞籍道,“也正因如此,我才想劝王爷将宣徽使一职担起来。魏王再好,终究因先王爷的影响,官家也不会重用他的。但王爷不同,你与官家是血亲,宣徽使非王爷莫属。”
见嘉国公沉吟着没有答话,庞籍又道,“说到三司会审的案子,转运使我也是做过的,我当然知道这一州路府的差事有多难,但这并不是他可以贪赃枉法的理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