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从白蛇传开始 > 分节阅读 368

分节阅读 368(2/2)

目录

“什么”宁采臣麻利地站了起来。“他现在在哪”

宁采臣不得不紧张。造反啊怎么偏偏让他赶上了。

“他正在围攻皇宫。”

“什么”宁采臣一个箭步跨了出去。

外面耶律帝正等着。只听远远传来声音:“杀死宋人妖道”

“杀死宋人妖道”

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这造反不仅提前了,就连口号也不对了。历史上这家伙造反,是天祚帝兵败于金,退守长春,才发生的。

耶律帝见宁采臣出来,立即保证道:“上仙勿忧,朕是不会让他们伤害到上仙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宁采臣糊涂了,完全糊涂了。因为历史变得他不认识了。

耶律帝说:“上仙勿怪也不知是哪个泄的密,说上仙要杀死朕,这才引得他们攻城”

好么这场叛乱还真是自己惹起来的。

耶律帝又说:“只要上仙随我登城,向外面的士兵解释一下,便没事了。”

真的是这样不是这耶律帝耍的花招吗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这天祚帝找人演场戏,也不是不可能。看他做什么。

宁采臣随他登上了皇宫的城墙,向外一看,连真是他,耶律章奴。只不过这一次,他竟然连云梯都带上了。

耶律帝对下面显示他的皇者之气:“尔等不要胡闹这上仙乃是朕的贵宾,谁敢不敬,形同谋反”

声音很大,一下子便震住了,喊杀瞬间便停了下来。

但是这时耶律章奴却站出来道:“大家不要听他的,陛下已经让这妖道控制了所有人,听本都统号令,攻城。攻下皇宫者赏万户,加官进爵”

一声令下,利益薰天,所有士兵都动了起来,蚂蚁群一样都向皇宫城墙挤来。

胡人以劫掠起家,只要有利益,他们才不管什么皇帝不皇帝皇宫不皇宫的,照打不误。

宁采臣:“陛下,快让皇宫禁军守备。”

耶律帝:“上仙无须担心,他们只是在担心朕的安全。只要他们看到朕,也就无事了。”

“你疯了,还是傻了他们这是在造反”宁采臣不敢相信他听到的。人家都攻城了,他竟然还这样说。

“上仙,没事的。这些年我们也是学习汉人的忠孝节义的,士兵们都知道忠君护国”

听你鬼扯这耶律章奴造反都上了历史书。你说,我是相信你这不靠谱的鬼扯,还是相信历史。

他姥姥的,顾不上了

云梯已经竖了起来,眼看着这士兵便要爬上来。可是这耶律延禧辽国的天祚帝竟然一边在鬼扯,一边对守护皇宫的将士说:“没事的他们只是担心朕,不是在造反契丹人不打契丹人”

鬼扯个没完,这皇宫禁卫竟然真的不加以防守了,任由外面的反军往上爬。

如果宁采臣知道耶律延禧的真正想法,他非气死不可。

耶律延禧:闹闹使劲闹你们闹得越严重,逼得他越厉害,朕才能长生啊闹闹得烦死他

rt

卷一:我叫宁采臣第536章、判官护城

更新时间:2012122918:53:08本章字数:3885

面对契丹人的攻城,宁采臣是一点儿都不觉得这禁军护卫可以守得住。至于这位皇帝陛下,更是一点儿指望都不要想了。

神职,死亡。阴兵

本是要召出阴兵,不为这个皇帝。人家根本就不相信自己手下会造反,他宁采臣如果派兵保护他,说不定还惹人生气,这样的傻事,宁采臣怎么会做。

宁采臣是准备等到这耶律章奴的军队进来,与耶律延禧翻脸后,他再派出阴兵,也算是扭转一下历史,使其按照惯性发展吧但是在他准备召唤阴兵时,却发现阴兵竟然跑了,没影了。

阴兵们不在了,他们去哪儿了

钱塘县外,城墙年久失修。这不是南宋,是北宋。

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政治军事价值,钱塘都排不上号。

古代与现代不同,是不喜欢基建的。排名第一的是不能修自己办公的衙门,因为衙门口越破越旧,越表示自己清正廉洁;排名第二,便是不能修城墙。

古代城墙有着极大的防御功效,虽然后世人对城墙的作用不屑一顾,认为是城墙阻碍了华夏的发展。但是城墙在冷兵器战争史上的作用是不容忽略的,甚至一旦有人修缮城墙,都有可能与造反联系起来。

这自然是地方官不会做的。但是一旦真的有人造反,这残破的城墙可就成了最大的破绽。

只见杨知县带上全县父老,一个个搓土为香,祈求神灵的庇护。黑压压跪了一地。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信。比如那个酒家,依赖是三姨太与老者。

只是现在老者可不是那么沉得住气,而是极为火大道:“你是怎么搞的为什么不是让他们去找来宁采臣的船勇家丁,还拜起神来”

“我,我也不知。不知李公甫是怎么搞的,跑出去一天。再回来,就让他拜起神来。”三姨太也很委曲,她哪儿知道为什么。这没有道理。

虽然说她没有时刻盯住钱县令,是有所疏忽大意。但是这也不对啊

如果没有救兵也就算了,可是是有救兵的。别的不说,单单是宁采臣船队上人马,他们是查得极其仔细,不敢说战力多么强,但是绝对是一些壮硕的汉子。

不找这些救兵来救场,反而去求神拜佛。这是傻了。还是疯了更何况宁采臣除了明面上的船队,梁山也是有人的。

为什么要拜神为什么啊

三姨太想不通,也想不明白。

老者见她如此纠结,知道她也不好受,不由熄了火气,心平气和说:“快去吧劝他做正事,不要求神拜佛了。就是世上真有神灵,又岂是他可以请来的”

三姨太:“没用的。他虽然听我的。但是他却绝对不会在这种场合听我的。”她放弃了,也是不得不放弃,因为她知道杨知县。非常了解他。

老者看了看杨知县,看了看他所处的位置,也放弃了。“看来这一次,钱塘是守不住了,真是便宜他了。”

城外,方腊带领大军行至城外,见钱塘县门紧闭,一个行人也没有,便知这不是投降,而是顽抗到底了。

到了此时。方腊自然是不用上前叫阵,而且已经颇有一方之主的气度与规矩。钱塘小城自有人上前。

来人一身将军盔甲,这不是他们自己打制的,而是抢的,抢朝庭的。这大概也是一切农民起义的薄弱环节,自身没有什么后勤。一切都靠劫掠。

不过,他们却比朝庭的将军更有将军气派。至少他们身上的煞气就比绝大多数朝庭将军们多得多。

“钱塘县听着,我圣主到此,还不出城投降”

寂静无声

不,是杨知县的头垂得太低了,就差贴在地上了。

“大人。”李公甫上前提验。

“混蛋本县是文官,打仗之事,你找我做甚”他直接就恼了。似乎李公甫只要再敢多说一句,他便要杀了他。

李公甫也蒙了:“那我找谁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