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周子心经 > 做事不要有太多预设

做事不要有太多预设(1/2)

目录

引言:你是不是也经常这样?

在做一件事之前,先在脑海里演一场“失败预演”。

还没开始健身,就想着:我坚持不下来怎么办?

刚想尝试写作,就担心:没人看怎么办?

还没创业,就被“万一赔钱”的念头吓退。

这些未发生的困难和可能失败的结果,把我们的热情一层层消磨,导致我们在事情开始之前拖延、逃避,甚至放弃。

而真正高效的人,只专注一件事本身——当下的、手头的、最重要的。

一:不预设困难,是行动的起点

我们太擅长设想困难了。

考试前,先假设自己会忘词;

换赛道前,先设想自己能力不够、人脉不足;

创业之前,预设自己一定会失败、赔钱、被嘲笑。

这些困难确实可能发生,但问题是:

它们发生了吗?没有。

它们会发生吗?谁也不知道。

但是,就在你设想这些的过程中,你已经提前经历了情绪崩溃,甚至因此选择放弃。

周文强老师在讲创业时曾说:“创业最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你还没出发就开始逃跑。”

换句话说,拦住你的,从来不是现实,而是你想象出来的困难。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灾难性预期”,意思是我们把事情往最糟糕的方向想,然后因此感到焦虑恐惧,最后选择不行动。

或许,我们无法消除所有问题,但可以选择一种更清明的态度——不要在开始前,就跟自己打仗。

不预设困难,不是逃避困难,而是不给自己制造心理阻力。

很多时候,一旦行动起来,你会发现困难并没有你想得那么大。

有些事,想太多,不如动手做;

有些路,怕太多,不如先跨出第一步。

想想看,你曾错过的机会,是不是都是因为“想太多”?下次应该怎么做?

二:不预设结果,是内心的自由

很多人做事的动力,来自对结果的完美预设。

比如:

“我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刷爆朋友圈。”

“我做这个项目,是为了快速赚钱。”

“我学习,是为了马上升职加薪。”

但正是这种对结果的预设,让我们在过程中变得焦虑、浮躁,甚至一旦没有立刻看见成果,就选择放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