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不具慧眼(1/2)
在他眼中,平日里见父皇的做派,他想,这应天下该是太平盛世才是,然而这次出访,非但没有看到他想象中的太平盛世。
非但和什么太平盛世沾不上一点点的边,反而是随处可见的迂腐。
令他感到疑惑无所适从的是,这些迂腐已经开始出现了人传人的现象,就连老百姓们也都是如此。
就像是一颗颗墙头草,哪里有利就往哪里倒,一点也不看是否与事实相符,这么看来,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误判不会在少数。
民心涣散是件多么严重的事情,他现在突然能够明白之前自己还在狱中的时候,那些人的无奈与彷徨。
也许他们说下并没错,有罪的人不会开口承认自己有罪。
可正是因为这句话,难道那些无罪大人想要为自己辩解那么一两句都是错么,这个问题他思来想去,当下这个环境里,他不明白。
但不知为何,也要被批接受这个道理,像那些无权无势,家里贫穷的老百姓,怎么可能喊一句冤枉,他们连那样做的资格都没有。
就是这官官相护给惯的,他早就听闻这姚员外不过是他这个族里混得最差的一个,其他只要与他沾上点亲戚关系的。
哪个做个小官,也许就是因为这样,才给了他猖狂的资本,可他偏偏就是要让他知道,就算他有几个当官的亲戚又如何。
在他这里,就是要讲理,就算是与父皇沾上点关系都没用,他这人生平最厌恶的就是这样的人,也不知自己是何时何地招惹他了。
他要这般对待自己,将自己往死里整,见自己如今出狱了不甘心,居然率领百姓上门聚众闹事,要不是身份有碍,在外不能暴露。
依着他的性子,他可能都活不到现在,是,他是死了女儿,可那又如何,因为这样就将这一切罪过顺理成章地推到自己身上来。
而不是去想着该解决事情,这样的他才是有问题的,才是该死的,说白了,一开始本来还有点同情他的,后来他就发现自己错了。
这样的人根本不需要也不值得他同情,同情那样的人,只会浪费自己的同情心,他现在想想,他这么费尽心思想要置致己于死地。
他不由得转念一想,他如此奇怪的行为,想必他与此事脱不了干系,怪自己太仁慈,浪费了多次考察他的机会,那么轻易放过他。
不过就这一次,他一定不会再轻易罢休,一直这样处于明面上,处于被动,他可真是受够了,从前觉得没什么,既然对方要玩。
无所谓他奉陪到底便是,可现在那姚生一再挑战自己的底线,是可忍孰不可忍,就算是自己没错,姚小姐的事情他已经让步许多。
当然,也为此付出了他不该付出的代价,这一切是时候找他一笔一笔讨要回来,只不过当下事情闹成现在这个样子,这顾墨言也真沉不住气,现在整的自己也里外不是人了。
他倒是骨气,有志气一走了之了,留下自己与尚书令大人在此大眼瞪小眼,看得他也是十分不习惯呐,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些许的尴尬,原本想得好好的说辞全让他破坏了。
顾清远见他还是没反应,有些无奈,伸手挠了挠后脑勺,摇摇头,咬了咬牙,提高了音量,又唤了他两声,“殿下,殿下。”
他的思绪被他给拉了回来,茫茫然看了他一眼,有些不好意思道,“尚书令方才所言,本王也不知如何评判,毕竟也没经历过。”
“不过本王在想,大人一定是疼爱令郎的,一般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呢,也只能等他自己想明白了,旁人说什么都是没有用的。”
“过分的劝说只会是适得其反,大人也不必担心,这个年纪,大家多多少少都会做点什么傻事,不过只要不是威胁到生命的。”
“只要令郎的行为举止不违反常理,大人何不让他一试呢,不必过多苛责于他,也不必将他逼得太紧了,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他细细地品着他话中的意思,好像是有那么几分道理所在,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开始后悔方才那么对他,“多谢殿下的忠告。”
“下官思想不似他一个年轻人,自然不能体会他所说的那些,甚至不能与他感同身受,只能是尽自己最大能力不让他走弯路。”
“难道这样也是下官做错了么,下官早前曾经丢过一个孩子,令夫人伤心,现在尚书府就这一根独苗,下官只是想保护好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