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穿越崇祯帝,开局召唤齐天大圣! > 第111章 心理之争

第111章 心理之争(2/2)

目录

颜子也点了点头,说道:“是啊。如今之计,不如就让朱熹兄和王阳明兄以儒家之道来化解这场争端吧。这样既能保护我儒家弟子的安全,又能避免引起其他诸子百家的不满。”

荀子缓缓开口,声音扩散在整个天地间:“朱熹、王阳明二位贤侄,你们之间的心理之争,我作为儒家次圣,一直看在眼里。未来必定会有一人成圣,这是天数使然。然而,今日灵宋的事情乃是凡尘战事,与你们之间的争端无关。不如就让你们两个国家的人来解决吧,这样我们谁都不算破坏规矩。列圣,你觉得呢?”

他的话语刚落音,天地间便传来一句悠远而神秘的声音:“道法自然。”

所有人瞳孔猛然一缩,只感觉天旋地转。

紧接着,天边出现了一个神圣的道家身影。

那身影浑身散发着淡淡的金光,面容依然看不清模样。但所有人都能够感受到那股来自道家列圣的深邃气息。

道家列圣的出现,让原本紧张的氛围瞬间变得更加微妙起来。

所有人都知道,道家列圣作为道家三圣之一,其实力深不可测。他的到来,无疑为这场争端增添了一个新的变数。

荀子看着道家列圣的身影,说道:“列圣所言极是。道法自然,儒家与道家同为诸子百家之一,理应遵循天数、顺应天命。”

道家列圣微微点头,表示赞同。他的声音再次响起:“既然荀子兄如此说,那我道家自然也不会多管闲事。然而,你们儒家内部的事情,还望你们能够妥善处理,不要引起其他诸子百家的不满。”

李世民看着道家列圣的出现,心中不由得松了口气。

他深知道家列圣的实力和地位,既然对方已经表态支持儒家内部解决争端,那他就无惧什么了。

只要今日王阳明和朱熹之争中,王阳明赢了,那今日灵宋必灭!

王阳明与朱熹悬浮于半空之中,二人身上皆散发着淡淡的儒光,面容平静而庄重。

周围,儒家十哲、七十二贤以及两军将士皆屏息以待。

这场心学与理学之争,是他们二人命定的结局。

王阳明率先开口:“我心学讲究‘知行合一’,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与行,本是一体,不可分割。而理学,则更侧重于格物致知,认为只有通过不断格物,方能明理,进而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朱熹闻言,微微点头,神色凝重:“王阳明兄所言极是。理学确实强调格物致知,认为理乃万物之本源,只有通过对事物的深入研究,方能洞察其内在之理。然而,兄之心学虽强调知行合一,却似乎忽视了理的重要性。若无理之指导,行之方向何在?又如何能确保行之正确?”

王阳明目光深邃:“此言差矣。心学并非忽视理,而是认为理在心中。人心即是天理,天理即在我心中。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因此,知行合一,实则是在心中之理指导下进行的行动。心中之理,即是行动之指南,无需外求。”

朱熹眉头紧锁,反驳道:“若如兄所言,人心即是天理,那岂不是人人皆可为圣?岂不乱了套?理学认为,理乃客观存在,非人心所能创造或改变。人心虽能感知理,却需通过不断学习、实践,方能逐渐接近理之真谛。”

王阳明道:“我心学从未说过人人皆可为圣。圣人之境,需天赋异禀、勤学不辍方可达到。然而,人人皆可致良知、知行合一,这是无疑的。良知乃人心之本源,是天赋之善。只要我们能致良知、知行合一,便能逐渐接近圣人之境。”

......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