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露一手绝活(1/2)
福州的传统工艺多种多样,各自生花,在祖厝后的老街之中,更是存在着许多坚持将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老手艺人,也有因各种原因放弃传统工艺,投向现实的人,可经过潘国明的一系列号召宣传,这些人深埋在心底的热情都再度被点燃。
脱胎漆器便是福州最为古老的一种传统手艺文化,初始于南宋,传承至今,还在坚持这门手艺的人已经屈指可数,其不同于普通瓷器,它本身更为轻巧,且造型也是独特古朴,装饰大胆多彩,且不褪色,耐高温,耐腐蚀等,制作工艺无比复杂,做成一个成品,单单是工序就能达到几十,上百道,再有后续的各种加工,数月之后,才能得到一件完美的成品。这样制作复杂麻烦的漆器,在古代的时候多为达官贵胄所喜,可到了二十一世纪,早已被人们逐渐摒弃,如今还在坚持的传承人,也已年过六十,后续的传人尚未可知。
除此之外,同样制造复杂,却造型精美,放水力度很好的油纸伞也在逐渐被生活淘汰,这项手艺传承人,也同样年近半逾,垂垂老矣。
林家元宵店内,三五个食客汇聚在大厅之内,一边吹着堂堂端上桌的滚烫元宵,一边闲聊八卦。
“欸,你们听说了吗,做油纸伞的张老,还有王老,听了消息都激动的很,现在正嚷嚷着要报名传扬传统文化呢。”
“嗨,都是一些淘汰的老玩意了,现在谁还用那些东西,现在是新时代了,做什么都要与时俱进。我看,还不如这一碗元宵吃着痛快。”
最先说话的中年男人转了头,一脸赞同的提议,“恩馨,你们家这元宵也是上百年的老字号了吧?他们都能报名,你们家怎么不去?”
林恩馨放下了的手头的抹布,一脸困惑的看着他们,“什么报名不报名的?”
男人一拍大腿,“这你都不知道!”一边说着,一边将潘国明的话复述了一遍,旁边另一个食客还不忘笑着促狭,“听说要是再比赛里得了名次,那可是有很大一笔补助的,名利双收,这可是大好事。”
前几天的考察队来,林恩馨心里就已经有了一些猜测,想着老街怕是要有什么改动了,但突然听到,还是深觉突然,稍稍愣了一下,第一反应就是想着怎么去跟林山说。还没开始行动,门口就一阵**,接着,就见一满头银丝,一头发花白的老人相携而来,杨思思跟在后面,身上的碎花围裙都还没来得及解下。
元宵铺子本就狭小,一下子拥进三个人着实有些拥挤,门口一下子就被堵的严严实实,连光亮都透不进来,屋里的食客却也没有烦,反倒睁着眼睛,诧异万分的盯着门口。这两人,不正是做脱胎漆器的王老,和做油纸伞的张老吗?
林恩馨年纪虽然不大,但这老街左右相邻的,这两人总是认识的,惊讶过后,立刻礼貌的一一问好。
杨思思挤到前面,踮着脚尖往厨房里面看,“林叔在里面吗?”
林恩馨已经大概的猜到了来意,但看了一眼店内还没吃完元宵的客人,两手揉捏着手中的抹布,满脸为难,这屋子里还有客人呢,店里本来就小,哪里有还有时间,有地方来谈这些事。好在今天的游客们还没上门,眼下在店内吃饭的多是这老街之内的熟人,见状便让林恩馨拿来塑料袋子装走,各自打包回去吃了,林恩馨好生生的道了谢,送了出去,这才暂时关了店门,在门口挂上了个暂时休息的牌子,收拾出干净的桌子请杨思思他们坐下。
待三人各自做好了,林山也早听见动静,打了帘子从后厨中出来,眼见这情况,浓眉几乎拧成一团,“这是干什么?怎么连门都关了?”
杨思思站了起来,她也是生的面色白嫩,笑眼讨喜之人,见了林山也每每主动打招呼问好,因而林山对她虽谈不上喜欢,倒也不讨厌,脸上没生出什么不满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