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审核通过(1/2)
“说到底,还是有人对“个体经济”带着偏见!”汪师长苦笑着摇头。
眼下个体经济还在摸索阶段,上头虽有不少支持者,但也有人持反对或观望态度。
这部分人受传统观念影响,认定公有制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唯一或主要形态。
觉得私营企业与公有制对立,是“资本主义复辟”。
甚至被视作“资本主义的尾巴”,还简单粗暴地将“私营企业=逐利”的标签贴到底!
而《新闻联播》作为极具权威性和意识形态属性的平台。
在他们看来,就该重点宣传国营企业、集体企业这类公有制经济主体及相关典型。
私营企业不仅被排除在“主流”叙事外,甚至被认为“不配”登上这样的权威平台。
“老哥!那这次……”梁博急着追问。
“小博!你先别急!我先打个电话!”汪师长冲满脸急切的梁博摆了摆手,稍整了整衣襟,神色沉定下来,再次拿起电话拨了出去。
两分钟后,电话接通,听筒里传来一个浑厚熟悉的声音。
“老首长,我是小汪。”汪师长微微欠身,语气恭敬,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这次在武隆县救灾,莲花县有个私营厂子,这次捐赠了不少物资,然后……”
“啊?对对对,是叫陈峰!”
“啊?好,好!我知道了!”
挂了电话,汪师长脸上带着几分迷茫,看向梁博:“小博,你确定陈峰同志就只是个普通人?”
“我们之前调过他的资料啊,最多就是他父亲以前是机电二厂的副厂长,没别的了。
怎么了?”梁博一脸纳闷。
因为八点档这事本身就需要严谨对待,所以拍摄素材前就特意查过陈峰的过往,确实没什么特殊背景。
“这就怪了……”汪师长眉头微蹙,低声自语。
刚才跟老首长汇报时,他只说是莲花县一个私营厂,压根没提厂名和陈峰的名字。
可老首长听完前因后果,竟直接问他,是不是那个叫陈峰开的“峰悠盛业”?
老首长怎么会知道?除非……要么老首长认识陈峰,要么早就听过这家厂子的名字。
……
京市,一座静谧的老四合院内。
梨花木椅上,老者端坐着,身形清癯却自有股不怒自威的气度。
他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茶盏边缘,缓缓开口:“又是陈峰么……”
这个名字,这几天已是第二次钻进他耳朵里。
前几天,另一位老部下找他,请求调取莲花县周边无业、困难退伍士兵的资料。
说莲花县有个私营厂愿意大批量接纳退伍士兵,哪怕是身有残疾的,只要还能工作,都一概接收。
那家厂子,正是峰悠盛业,老板便是陈峰。
所以刚才汪东城一提莲花县的私营厂,他才下意识地多问了一句,没想到竟真这么巧——两位老部下说的,竟是同一个人。
“卫兵。”老者扬声道。
“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