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苗出千窖,老菜头跪地认师(1/2)
“老菜头!老菜头您快来看!“二月初三清晨,靠山屯村东头的雪地上突然惊呼起来。
二狗子扒着暖棚草帘的手直抖,棉手套蹭得草屑乱飞,“这藤子夜里抽条了!昨儿还只冒两寸芽,今儿都快触着棚顶了!“
蹲在第三排暖棚前的白胡子老头猛地直起腰,竹节拐杖在雪地里戳出个深洞。
他姓周,早年在省城园艺所当技术员,退休后被儿子接来靠山屯养老,村里都叫他老菜头。
此刻他佝偻的背绷得笔直,老花镜滑到鼻尖也顾不上推,颤巍巍往二狗子指的方向挪……
可不是么,碗口粗的青藤正顺着竹架往上攀,叶片油绿得能滴出水,连叶背的绒毛都泛着晨露的光。
“这不可能......“老菜头喉结滚动,枯枝似的手指掐断一截藤蔓。
汁液溅在他手背,清亮得像山涧新融的泉水,“我种了三十年菜,春播秋实讲究个天时,就算温室育苗也得二十天缓根......“
他蹲下来扒开藤根下的土,黑壤里缠着细密的陶管,正“滋滋“往外渗温水,“这地温......足有十五度?“
棚外传来皮靴踩雪的“咯吱“声。
林英裹着件翻毛羊皮袄,腰间玉坠在袄襟下若隐若现。
她站在棚口,看老菜头膝盖压着雪窝,老花镜片上蒙了层白雾,就知道这老头怕是熬了半宿没睡——
自打暖棚建起来,他每天天不亮就来转,裤脚总是沾着泥,竹节拐杖头磨得发亮。
“周师傅。“林英弯下腰,伸手要扶他,“地凉,当心老寒腿。“
老菜头被拽起来时,袖口还沾着黑土。
他突然抓住林英的手腕,指甲几乎掐进她皮肤:“丫头,你这陶管里流的不是水。“
他盯着林英微变的眼神,声音发颤:“是寒潭水,我在园艺所管过千年冰窖,那水浸过的种子,出芽率能提三成......可你这陶管埋了十七道弯,绕着暖棚转三圈才渗进土,温度刚够催苗又不烧根......“
他松开手,后退两步撞在竹架上,“你、你这法子,比我翻遍《齐民要术》找的育苗方还精!“
林英没说话,她望着老菜头发红的眼尾,想起三天前在村头遇见他,老头蹲在雪地里捡被风刮跑的菜苗记录,纸页上密密麻麻的笔记被雪水浸得模糊。
原主记忆里,这老头刚搬来那会儿总骂村民“瞎种瞎收“,后来被李有田带人堵在山路上,菜苗被踩烂,他蹲在泥里哭了半宿。
从那以后,他再没提过种菜的事。
“周师傅要是愿意,跟我去个地方。“林英转身往村后走,皮靴踩出一串深脚印,“但得先说好了,看归看,问归问,有些事......“她摸了摸腰间发烫的玉坠,“说不明白。“
老菜头的竹节拐杖点得雪粒飞溅,跟着她绕过晒谷场,钻进后山的老榆树林。
林英停在棵两人合抱的老榆树下,用脚踢开树根处的积雪——露出块半人高的青石板,缝隙里塞着新填的黄泥。
她弯腰抠开泥封,石板“吱呀“抬起,露出个黑黢黢的地窖口,混着草木香的暖气流“呼“地涌出来。
“这是......“老菜头扒着窖口往下看,只见洞壁嵌着拇指粗的陶管,顺着石壁蜿蜒向下,管壁凝着细密的水珠,“底下有潭?“
“千年寒潭。“林英捡了根树枝,往窖里一探,水面立刻泛起涟漪,“水恒温四度,引上来绕着暖棚走,经过十七道陶管,到地里正好十二度。“
她望着老菜头震惊的脸,嘴角微勾,“周师傅不是总说'种菜要顺天时'么?我这是......把冬天的天时,掰出半分春的暖。“
老菜头突然跪了下去,膝盖砸在雪地上的闷响惊得林英后退半步,却见他双手捧起地窖口的土,指缝里漏下的黑壤落进雪堆,像撒了把星星:
“我周明山活了六十二岁,自以为懂土、懂水、懂节气......可姑娘你这手,是把'时间'都种进地里了!“他抬头时,老泪冲开脸上的皱纹:
“我不求分红,不求挂名,只求你让我当回学徒……把这法子写进书里,传给后世的种粮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