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重生1958,扛枪打猎带富全村 > 第136章 药堂开张,搪瓷缸里泡蜜茶

第136章 药堂开张,搪瓷缸里泡蜜茶(1/2)

目录

正月十九,一大早,县城南街已被人声撞得透亮。

林英站在“靠山屯真药堂”的朱漆门槛前,靛蓝药工袍被穿堂风掀起一角,衣料摩擦发出细微的窸窣声,像枯叶在石板上轻滑。

她望着门楣上刚挂好的鎏金匾额,六个大字在朝阳下亮得晃眼,铜钉泛着暖光,映得她眉梢也镀了一层金。

空气里飘着爆竹燃尽后的硫火味,混着新刷门框的桐油香,还有一缕从药柜缝隙渗出的陈年当归气息。

身后传来赵干事清嗓子的动静,她侧头时,正看见老刀把《药材收验三规》的红纸告示往墙上按,浆糊刷得太稠,纸角翘了半寸,在微风中轻轻颤动,像一只欲飞未飞的蝶。

“吉时到!”孙铁嘴的铜锣“哐”地一响,震得檐角霜花簌簌落下。

赵干事扯红绸的手顿了顿,扭头冲林英笑:“林师傅,这彩头该你剪。”

人群突然静了一瞬,连咳嗽声都停了,仿佛整条街屏住了呼吸。

林英接过剪刀时,触到刀刃上还凝着晨露,凉意顺着指尖爬上来,金属的冷与水珠的润交织成一种奇异的清醒。

她想起三天前在山神庙剖雪参的场景,老刀的银刀划开参皮时,台下也是这样的静,然后炸开雷似的喝彩。

此刻红绸下的铜铃轻晃,发出几声细碎叮当,她手腕微转,“咔嚓”一声……

红绸飘落的刹那,满街爆竹炸得碎金四溅,火星子落在青石板上,噼啪作响,热浪扑在脸上,带着烟火气的灼烫。

“一验髓心纹路!”老刀突然拔高嗓门,举着告示往人堆里挤。

他穿了件洗得发白的灰布衫,前襟还沾着昨儿捣药的黄精粉,指尖残留着苦涩的药渣味。

“二测火炼清香,三察蛇胆反应!三关不过,一律拒收!”

前排的老猎户王大柱踮脚看告示,烟杆敲着大腿,旱烟锅里火星一闪:“好!往后再有人拿药渣子糊弄咱们,老子第一个拎着猎枪上门!”

“就是!”人群里有人应和,声音粗哑,“上回我家那口子喝了假参汤,吐得床板都湿了半块!”

林英退到柜台后,指尖轻轻抚过案上的药秤。

铜秤盘擦得锃亮,映出她腰间玉坠的影子——那是母亲临终前塞进她手里的,说是祖上传下的“守脉石”,能感应地气流转。

此刻雾气正从坠子缝里渗出来,像极了寒潭边的晨雾,带着一丝阴凉的湿意贴在皮肤上。

她低头整理药斗时,第一单生意已经撞上门。

“姑娘!”穿靛青棉袄的妇人挤到跟前,怀里抱着个布包,袖口磨得起了毛边,指尖因寒冷而泛白。

“我家那口子挖参摔断了腿,能给副接骨的药不?”

林英打开布包,里面是半块黑黢黢的碎骨,触感粗糙冰凉,边缘参差如犬齿。

她伸手摸了摸,抬头道:“骨茬没长歪,还能接。”她从药斗里抓出续断、骨碎补,又抓了一小把自己留作应急的三年生三七……

那是去年秋天在背阴坡密植的头茬嫩苗,根须鲜亮,带着泥土的湿润气息,“每日两煎,药渣敷伤处。”

“多少钱?”妇人攥着布角,指节发白。

“药材钱七毛,接骨手法费……”林英扫见妇人鞋尖的补丁,布面裂开一道口子,“免了。”

妇人猛地抬头,眼眶红得像浸了山枣汁,喉头哽咽:“姑娘大恩……”

“先把人治好。”林英把药包塞进她手里,转身时正撞上陈默端着的搪瓷缸。

缸里飘着蜜茶的甜香,水汽氤氲,拂过她的睫毛,温热的触感让她心头一软。

他耳尖通红,小声道:“刚烧的热水,喝两口暖着。”

“九心莲没了!”后堂突然传来赵金花的喊。

林英快步绕过去,就见装九心莲的檀木盒敞着,只剩几片碎叶子,残香幽幽,像是即将熄灭的烛火。

赵金花举着账本,指尖发颤:“开市一刻钟,全卖光了!雾养黄精的订单……排到三月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