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医庐纪事 > 165 所谓王妃

165 所谓王妃(2/2)

目录

但这是她的洞房花烛夜,她不想“歇着”,挥退了伺候梳洗的丫鬟。

可她却也不知道自己不“歇着”又能做什么,只能对着铜镜发呆。

闽南王府的铜镜比她平日用的清晰了许多,清清楚楚地映出她浓妆过后娇艳的面容和发髻间一朵硕大的牡丹花插。

牡丹花插金灿灿的,富贵堂皇,其实和她的长相气质并不相配,但却是身份的象征。

她戴上的那一刻,袁夫人激动得老泪纵横。

她不知道这朵牡丹花插看着金贵,其实是金包银的。

那个老奸巨猾的礼部尚书将她聘礼中的所有东西都换成了次品,包括这朵象征她亲王侧妃身份的牡丹花插。

一如她的婚约,看着体面富贵,其实连正经的三书六礼都没有,甚至新婚夜连新郎官都不在。

如果,她是嫁给袁大哥——

袁深深想到急忙刹住思绪,不对不对,她的选择是对的!

亲王侧妃岂不比跟着一个抠搜、没担当的六品小官强!

虽只是侧妃,但王爷没有正妃,且没有儿子,她这个侧妃的位子比一般正妃也差不了多少。

如果她能赶在正妃进门前怀上孩子,那——

袁深深想着心头滚烫,对着镜子拆下花插,挤出一个大大的笑来。

娘说得对,她的前途不可限量,这一时半刻的不如意又算得了什么?

她要早点歇着,好好将养自己,等王爷回来,让他一眼惊艳,继而离不得她!

她还不知道,三天后,她就要戴着这朵金包银的花插奔赴战场,奔赴她那场富贵荣华的镜花水月……

……

……

易州城外,孝仁宗将安北的家人送到闽南王手中,闽南王兴奋召集了谋士和将领商讨攻城之法。

商讨的时间并不长,很快众人就各自散去,为明天的攻城做准备。

闽南王的计策很简单,用安北的家人威胁安北带兵出城,与他们一战。

如果安北龟缩不出,他们就杀了安北的家人祭旗,激励士气,攻城夺城。

自从三战三败后,安北就一直龟缩在易州不出,任他们怎么挑衅谩骂都无济于事。

他们已经围在易州城外将近一个月,闲得都快长草了,军心浮躁。

包括闽南王这个主帅在内,都想快点打败安北,好回京领赏。

李怀锋回了营帐后,简单洗漱后,躺上了床,却怎么也睡不着。

他索性爬了起来,去巡视军营,军营中秩序井然,并没有因为明天要攻城恐惧或是激动。

这些兵都是他一手带起来的,几乎每个人,他都认识,甚至性子、家庭情况也都能摸个八九不离十。

他是真的拿他们当兄弟看,也是真的以自己带出了这样一支兵自豪。

他带着这支兵镇守江南已经有十一年了。

十一年前,先太子和先贞顺皇后先后离世,朝野震荡。

先贞顺皇后死前,将安北送去了漠北,将他送到了江南。

那时候安北已经很有名气了,很得先贞顺皇后的喜欢,他却默默无闻。

甚至,他都不是个武将。

甚至,他都不知道先贞顺皇后认识他。

毕竟,他当时只是个名不经传的户部主事,且沉默寡言,事事不喜出头,也出不了头。

先帝英明果决,先贞顺皇后宽和睿智,朝野上下似乎处处都是聪明人,散发着夺目的光芒,他只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个。

唯一的好处就是清心寡欲,做事踏实,闲来无事最大的爱好就是看看书、写写画画。

他十分擅长记人脸,也喜欢画,私底下常接点给人画像的私活,挣点散碎银子买点书籍颜料。

他没想到先贞顺皇后会找到他。

那时候,先贞顺皇后已经病了很久了,却便服出了宫,亲自驾临他租赁的小房子。

她身边陪着的是乔装打扮的承恩侯。

先贞顺皇后指着他对承恩侯道,“就是他了,他会是我大萧不输于安北的儒将”。

他十分惶恐,他甚至都不会武,怎么会成为安北那样灼灼如晨星的武将?

先贞顺皇后却只笑道,“我只问你,你是想一辈子埋没在文书人事中,还是要做大将军,镇守一方安宁,留万古之名?”

男儿生于世,谁又能久甘平庸无名?

很快,他就被调去了江南,做了知州府上一名寂寂无名的主事。

大家都说,他这是被贬,也不知道是得罪了什么人。

他不说话,只按部就班地做着自己的分内之事。

然而,他却知道庙堂之上有一双眼睛在看着他,有一双手在帮着他。

甚至,在她崩逝后,她嫡亲的弟弟也继承了她的遗志,在暗中看护他,护他一路青云直上。

十一年,他一步一个脚印,在那双手的扶持下,坐到了今天的位子,成了大萧人中口中——年轻一代中,唯一可与安北一争锋芒的将领。

所以,他被遣到了易州城外。

在这里,他将与安北短兵相接,用鲜血和人命一决高下。

明天的攻城,他的兵会是先锋,也会是主力。

可是——

李怀锋盯着卫兵手中举着的火把微微失神,可是,他却不想用他兄弟的血和命去和她捧出的另一个名将决出什么高下。

安北在那封《告大萧民众书》中说,先太子是闽南王与白贵妃合谋害死,继而叫她伤心而亡,是不是真的?

他久离京城,对京城的一切根本无从得知。

甚至,他在京城时,也不过就是个小小的户部主事,那些大人物的事,他也根本无法得知。

“……姐姐,逝者已矣,姐姐还有太孙在,要放宽心怀,早些将身子养好才是正理……”

“……放心,养不好了……”

这是她离开他那破旧的租赁屋时,因她精神不济,气喘吁吁,承恩侯与她的对话。

当时,他听着就觉得古怪,现在回想起来只觉处处是阴谋。

如果先太子的死是阴谋,那么她呢?

那样一位睿智宽和的一国之母,真的会不顾江山,不顾幼孙,只一味地自伤自怜,乃至活活伤心而死吗?

如果安北举兵,真的是为她报仇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