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 送早茶(1/2)
果然,许二爷立即就冷笑着喝问他,“你是大夫,还是白神医是大夫?轮得到你在这指手画脚地?”
转头又谄笑着假惺惺对白前赔罪,“白神医恕罪,我这个族弟就是这么不懂事,白瞎了状元的名头!”
谄媚讨好之态比平日盛气凌人的模样还要叫人生厌。
白前写字的手顿住了,放下笔,不紧不慢抬头朝他看来。
他下意识屏住了呼吸,白前却没有像他以为地发怒,一双暖色的猫儿眼亮晶晶地,“你说得对!
她这只不过是小毛病,又年轻,就算不用效果最好的药材也没有关系,下次我会记得!”
她那双猫儿眼实在得天独厚,与她温柔沉静的性子相得益彰。
他总是躁动的心、总是过快流淌的血液,忽然就在那双猫儿眼的笑意中安静了下来。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安静下来。
那种安静让他愉悦,让他安心,更让他留恋。
所以,那以后,她只要来许府,原本必定会和她偶遇的人就变成了他。
原本的许二爷则一定会事故频频,别说和她偶遇了,连院子都出不了。
可仅仅是偶遇,又怎么够呢?
许母还在絮絮叨叨地念,“……白神医不但尽心尽力地给我治病。
府上的丫鬟仆妇有个小毛病的,求她出手,她也都不嫌麻烦。
一一看诊开方子,还不要诊金,真真是菩萨心肠!”
许母身边的丫鬟听了连连点头,跟着赞道,“大爷不知道,说白神医是菩萨心肠真是一点都不作假!
她给奴婢们这些下人看病,从来不拿架子的只要求到她面前,她从来不会推拒。
更难得的是态度温柔,说话更温柔!
丫头小子们都在说光着是看着她,听着她说话,病就能少上三分呢!”
白前在许府熟悉之后,便有丫鬟仆妇大着胆子来求她看病。
她从不推辞,渐渐地,许府的丫鬟仆妇们便如霍府中的对她十分爱戴敬佩。
许母点头,“确实是这样,我听孔姑娘说,不但这样,遇到那些个疑难杂症,要珍稀药材的。
如果病人实在买不起,白神医都会想各种由头赠送药材。
白神医平日收的诊费,大多都散出去了。
更别提前些日子有间医庐给全城的人发解暑汤、发糖,花费还要萧姑娘补贴呢!”
她说着一连声地念佛,又道,“我也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感谢白神医的,就想亲手做些点心,明天遣人送到有间医庐去”。
丫鬟笑道,“这个主意好,咱们通府上下谁不知道夫人最是会做点心零嘴儿的?
奴婢瞅着,白神医看着温柔稳重的,私下里肯定十分爱吃甜食。
每次到咱们这,茶水可以不喝,点心定是要吃好几块的”。
许母听了十分高兴,便和丫鬟商议要做什么点心。
许远程回过神来,笑吟吟地听她们商议,末了笑道,“正好明日我休沐,母亲做好了,便遣人来寻我。
我亲自送过去,也显得诚心”。
许母目光微顿,点头应了。
……
……
许远程下衙后,会先回家给许母请安,唐知味下衙后则是一径往京兆府去了。
这段时间,他忙着在兵部站稳脚跟,宋正则也没闲着,找到了贝儿的乳娘。
贝儿正是许母手帕交方氏生下的女儿,又小小年纪被人砍断右手,放干鲜血,惨死于闺房之中。
贝儿的乳娘是一个发现贝儿惨死的人,吓得不轻,拿了主家给的银子后就回了老家。
宋正则颇是费了番功夫才将人找到,带了回来。
只似乎没什么用,乳娘只会一个劲地念叨贝儿当时死得多么惨烈,她的母亲方氏又吓得多么厉害,根本说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
宋正则只好将人藏起来,等唐知味来。
唐知味一来,随意问了几个问题,就示意宋正则问好了,一副已经掌握了许远程杀害贝儿的关键证据的模样。
宋正则心痒得要命。
明明他一直在旁边听着,也没听唐知味问什么,更没听到那个老婆子答什么,怎么就问好了呢?
唐知味正要走,突然又停下脚步,问道,“阿婆,你认识马良友吗?”
“马良友?没听说过!”
乳娘年纪大了,耳朵不好,嗓门也跟着大了,落在人耳朵里炸雷一般。
“不过方娘子倒是有个姐姐嫁给了一个姓马的富户。
那富户本来已经娶了娘子,还纳了好几个妾,就是生不了儿子。
偏偏方娘子的姐姐好命,本来是死了当家的,只能到那富户家洗衣裳做活计。
不知道怎的就和那富户好上了,怀上了孩子。
请大夫看了是男胎,硬生生地逼走了正头娘子,自己做了当家太太。
后来方娘子会来京城,就是来投奔她姐姐。
本来也是享福的,没想到竟遇到了那样的事!”
唐知味谢过,待出了房间就似笑非笑道,“宋世子手下的人看来要好好调教。
方娘子的姐姐也嫁给了个姓马的,竟然都没查出来?”
宋正则,“……”
方娘子都死了,谁能想到去查她姐姐?还能查到她嫁给姓什么的?
“这个查不出来也就算了,马良才的家人找到了没有?”
宋正则,“……马良才死后,他父母也先后死了。
树倒猢狲散的,又这么多年过去了,怎么找?
再说了,就算找到了,难道还能找到证据不成?”
唐知味笑,“证据么,自然是找不到的”。
宋正则,“……”
他宋正则要还是一个月前的宋正则,这时候唐知味那张小白脸已经见血了!
唐知味转身往外走,“我出去转转,回头再和宋世子细说”。
证据么,自然是找不到的,但能找到其他东西啊。
比如他们千辛万苦地找到了贝儿的乳娘,也没能得到什么关键的证据,但不还是很有用么?
大萧繁盛,没有宵禁,唐知味踏着夜色走到了中了乌木春、死在有间医庐的孩子家的铺子前。
铺子是卖香料的,他进去选了一大包。
孩子娘不在,只有祖父、祖母守着铺子。
他和他们聊了几句,提着东西出了铺子。
出了香料铺子后,他没有着急离开,而是一家一家地逛胡同里的铺子。
他难得的大方,不管是卖什么的,都挑最好的买上一些。
不需他开口,那些店主就会自己和他搭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