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让人琢磨不透的资助者(2/2)
放榜之时,有人欢喜有人愁。
李石头站在人群中,踮着脚,紧张地在那张长长的、写满名字的黄榜上寻找着自己的名字。
一遍,两遍……没有。
他的心一点点沉下去,脸色逐渐变得灰白。
最终,他不得不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他落选了。
他失魂落魄地站在原地,耳边充斥着旁人的欢呼、叹息或哭泣。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不远处——李墨言、卫铮、还有那位古灵芷姑娘,他们的名字赫然在列,正被其他通过的考生围住道贺。
李墨言清瘦的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些许疲惫后的欣慰,正与人拱手还礼。
卫铮神色虽还算平静,但紧抿的唇角也泄露出一丝松快。
古灵芷站在一旁,俏脸上洋溢着光彩,与姐妹们低声说着什么。
他们站在那里,仿佛周身都笼罩着一层名为“希望”和“未来”的光晕。
而自己呢?
李石头只觉得胸口堵得难受,一种难以言喻的酸涩和失落几乎要将他淹没。
他们本是同从一个穷乡僻壤出来的,曾经一起啃干粮、睡大通铺,一起畅想着将来若能做官,要如何如何。
可如今,不过短短几日,命运已然分岔。
李墨言他们即将踏入的是他无法想象的锦绣前程,是金銮殿,是天子堂,是达官显贵的世界。
而自己,却只能背着行囊,回到那个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李家村,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或者找个账房先生的活计勉强糊口。
天壤之别。
这四个字像冰冷的石头砸在他心上。
羡慕、不甘、还有一丝连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嫉妒,像藤蔓一样缠绕着他。
他紧了紧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最终猛地一转身,低着头,挤开人群,头也不回地快步离开,甚至没有去跟李墨言他们道别。
李墨言正与人说着话,似有所感地回头望去,却只看到人头攒动,早已不见了李石头的踪影。
他心中微微一叹,闪过一丝怅然,但随即又被接下来的殿试压力所冲淡。
一切还未有最终定局呢。
通过复试的几十人,稍作休整后,便迎来了最后的考验——殿试。
殿试并非再次笔试,而是更侧重于考察应变能力、口才以及对时政的见解。
这对于许多擅长埋头苦读、不善言辞的考生来说,可谓是一道鬼门关,光是想想要在御前答话,就足以让人头痛紧张得夜不能寐。
正式殿试那日,天还未亮,入选的考生们便在宫人的引导下,怀着无比激动和敬畏的心情,步入了森严而壮丽的皇城。
高耸的朱红宫墙、金光璀璨的琉璃瓦、栩栩如生的蟠龙石雕、手持戟戈肃立无声的禁卫军……
眼前的一切都超出了他们过往的认知极限。
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云端,又像是走在梦中。
许多考生看得目瞪口呆,目不暇接,连大气都不敢喘,只觉得能见识到这番景象,这辈子都值了。
他们被引至一座偏殿等候,宫人送来茶水点心,但几乎无人有心思享用。
空气中弥漫着无声的紧张和期待。
终于,轮到自己了。
当听到内侍官尖细悠长的传唤声叫到自己的名字时,李墨言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身上那套临时赶制、略显宽大的青色生员袍,随着引路太监,一步步走向那扇通往帝国权力核心、也通往他命运转折点的大门。
心脏在胸腔里狂跳,手心全是汗。
他终于……要面见那位传闻中的女帝陛下了吗?
——
殿试在庄严肃穆的金銮殿举行。
通过复试的几十名考生,被分为七人一组,依次入殿觐见。
李墨言与卫铮恰好被分在同一组。
踏入那至高无上的殿堂,一股无形的、令人窒息的威压瞬间笼罩下来。
鎏金盘龙的巨柱支撑着高阔的穹顶,地面光滑如镜,映出人影绰绰。
御阶之上,女帝端坐于龙椅之中,珠旒垂面,虽看不清具体神情,但那身明黄龙袍和周身散发的帝王威仪,已足以让人心生敬畏,不敢直视。
御阶下方两侧,分别坐着当朝丞相、六部尚书等一众举足轻重的重臣,个个神色肃穆。
李墨言、卫铮等人心跳如擂鼓,几乎是屏着呼吸。
随着礼官尖细的唱喏声,依着之前反复演练的礼仪,恭敬万分地行三跪九叩大礼,高呼:“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一个清冷平稳、听不出情绪的女声从上方传来。
几人谢恩后起身,垂首敛目,恭敬地站在原地,连呼吸都放得极轻,生怕发出一点不该有的声响。
首先开口考较的是丞相顾沉璧。
他问的并非具体学问,更多是考察他们的心性、志向以及对一些基本政务的理解。
问题不算刁钻,却也需要谨慎作答。
几人皆小心应对,虽偶有紧张,倒也还算稳妥。
随后,丞相便问及他们的意愿,希望进入哪个部院从底层观政历练。
卫铮毫不犹豫,声音沉稳坚定:“回丞相,学生愿入兵部,学习军务舆图,以期将来能为国戍边。”
兵部尚书闻言,摸了摸胡须,并未立刻表态,而是抛出了几个关于边防布置、粮草调度、以及应对小股敌军骚扰的实际问题。
卫铮对答如流,虽略显青涩,但思路清晰,见解独到,显露出扎实的兵事基础和难得的将略眼光,让兵部尚书眼中闪过几丝赞许。
轮到李墨言,他恭敬道:“学生愿入户部,学习钱粮赋税管理。”
户部尚书闻言立刻追问了几个关于田亩核算、漕运损耗计算、以及如何应对地方瞒报赋税的难题。
李墨言深吸一口气,沉心静气,将他所擅长的算术之能融入回答之中,数据推演清晰,提出的方法虽理想化却颇具巧思。
对方显示出极高的算学天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户部尚书听得连连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