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登门造访,沈家的养子(2/2)
“沈荣便是他收养来的。”
“何时?”
“大概是十二年前。”
张韫之说:“我记得夫人说过,沈荣是十六岁时进的府,比她正好小一岁。”
顾绥沉吟,“沈荣从哪儿被收养的?”
“桃李庄。”
张韫之不假思索的道:“桃李庄是一个专门收容孤儿的地方,类似于善堂,因为他们,许多孩子得以存活下来,减少了官府的负担,因此官府对其大力扶持,本地许多大户也会跟着捐赠财帛和衣物。”
“沈家也是其中之一,收养既是善事,干脆从中选了一个孩子。”
这倒是也符合沈家的行事风格。
顾绥又问:“那沈夫人与沈荣关系如何?”
“夫人自小没有兄弟姊妹陪伴,陡然多了一个人能说说话,与他关系甚好。”
“宁祥记的管事说,那根金簪是老爷子为沈小姐出嫁特意定制的,为何会出现在沈荣手中?沈荣既是府中养子,为何府中下人对其讳莫如深?”
顾绥眸光深邃,审视着张韫之,“还有一个丢失几年的簪子,宁祥记为何要特意知会沈家?”
聪明人坐在一起。
许多事不必刨根究底,比如,张韫之永远不会去问顾绥是怎么知道宁祥记与沈家知会一事。
“此事……”
张韫之沉沉的叹了口气,“此事还要从沈荣说起。”
“老爷子收养他本来是想给夫人找个依靠,沈荣一开始也的确乖巧温驯,很得府中上下的喜欢,他人很聪明,凡事上手很快,老爷子便带着他四处走动,还请人教他读书,精心栽培。”
“这个人,就是你。”
顾绥心中一动。
他话音落,张韫之点头应是,“彼时我家道中落,母亲身染恶疾,治病花了许多银钱,为了偿还债务,我便四处坐馆教书,正好那时候沈老爷在给府中找先生,我便去了。”
窗外阿棠和陆梧对视一眼。
皆有惊色。
原来是这样。
沈老爷给府中请了先生却不是女师,那是因为这个老师是给沈荣的,而非沈小姐。
之后大抵就是张韫之在府中教书,时常会与沈小姐碰上,才子佳人,落魄书生,一见倾心的故事。
顾绥一向对这些没有兴趣。
“张兄与沈小姐成婚后,那沈荣是怎么安置的?”
既有赘婿又满腹才情,能力不菲,想来这个半途收养的义子地位肯定会大打折扣。
又或许,沈老爷一开始收养沈荣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能全心为沈家出力。
只是半途杀出个张韫之,沈老爷有了更好的选择……
如果真是想给沈瓷找个兄弟帮扶,起码也应该找个年纪小的从很早就开始栽培,毕竟亲手养大的孩子和一个‘半路出家’的儿子相较,论情份和培养的难易程度肯定都是前者最为稳妥。
沈老爷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张韫之简单的提了几句,顾绥和外面的阿棠便已经想清楚了其中的关窍。
而张韫之听到这个问题,陷入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