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故地化虚浮(1/2)
李大狗告别两位师叔,第一时间就往县城方向而去,以他现在的的武功造诣,门前这条河流,即使不用舟船也能轻松渡过。
一路不紧不慢,等看见县城轮廓时,已是平旦时分。
纵身越过不算高的城墙,避开巡夜之人,来到了县里一家客栈的门口。
用两颗银丸堵住了掌柜不耐烦的嘀咕,李大狗顺利入住了一间上房,并从掌柜那里买来了笔墨纸砚。
稍加思考之后,落笔写下了今年的第一封家书。
信中除了问候家人安康,言及自身事务繁忙之外,就是力劝他们即刻出发,前往道州治所的泉陵府城,理由是升官之后,难以着家,定襄与泉陵府往来还算方便,已在那里买房置业。
若是出发得早,说不定还能赶在年终之前团聚一番,至于家里的田产屋舍,就不用抛售了,总有回来的时候。
写信之时,他并不担心目前的泉陵府,没有安顿家人的地方,只需再给常恒修书一封,他一定很乐意帮忙办理此事。
有时候,人情不怕多用,就怕没个音讯。
至于这份书信该怎么送达,当然是由本地衙役的郭、梁二人,明日一早启程送往家中。
六扇门铜牌捕头的身份,在这小县城里还是有些分量的。
如你所料,他并不打算亲自出面安顿家人,甚至最近几年之内,都不打算与他们见面。
徐鹤、紫阳山修士,甚至去年麻叶城中,那些被他斩杀的敌人故旧,都有可能给他们带来危险。
尽管这一年多来,已在一定程度表明家人还算安全,他也不想为此多冒风险。
一封书信写完,时间已然来到卯时。
若是身在阳山,此刻正该洗漱练功做早课的时候。
现在他担心张、谢两人,随时会整出大麻烦,自然没心情练功打坐。
遂忍不住起身推门,于栏前眺望西南。
时间犹如点滴的秋雨,敲打着心房,荡起一圈圈愁闷的涟漪。
好在东方发白,今晚并没有出现异常,煎熬的一晚总算过去了。
天亮之后找掌柜要来封泥,用腰间的铜制令牌,在信封封口处,盖下一个清晰的印记。
然后包了一大一小两份银子,找来一个不算年轻的店小二,托他将信件送到衙门的郭、谢两人手上。
过不多时就看到衙门方向出来两人,径直往废泊镇而去。
李大狗深深吐了口气,无论如何,家里事情总要有个了安排,否则无论是在山上还是山下,心里总免不了有所挂碍。
用罢早饭,李大狗再次提笔,分别给常恒、秋仇与卫殊各写了一封书信。
前者,除了正常的问候,自然是托付关照家人和泉陵置业的事,届时会和一个装有金银的盒子,一起通过六扇门的渠道,送到常恒的手中。
写给秋仇信,就冗长了许多,下笔之时也更口语化。
非但言说了一路西去时的见闻,就连山上的事情,也选择性说了一些,信中当然少不了对卫殊身体痊愈的祝愿。
大概是因为这封书信寄出去后,不可能收到回信,所以搁笔检查时,竟发现不知不觉中,用词带上了几分惆怅。
李大狗内心叹息,又拿来了一张信纸,用轻松惬意的话语,写下了武道步入先天的感受。
分享经验的同时,也算给好友带去一个好消息。
信件装好,依旧用六扇门的铜牌,在封口处压上了一个印记
至于写给卫殊的信,则简单了许多,除了对其身体和学业上的美好祝愿,就只分享了一些西行路上的趣闻。
想要缅怀几句卫夫子,却在落笔之时,又停了下来,思来想去还是没写这方面的事情。
时间很快来到了午时,郭、谢二人也已经回来,从小二口中得知,父母和妹妹将于明天坐船北上,争取在年底之前赶到泉陵府。
于是第二天他亲自去河边等待,直到亲眼看见小妹三人,踏上了路过家乡的商船,才总算放下心来。
剩下就没多少事情了,除了帮朱权送信,就只需等待张、谢两位师叔,完成探察,拿到实证或是寻到入口之后,一起回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