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定稿(1/2)
庄嬷嬷不通诗书,但张三娘却是世家贵女出身,诗书从小就学,自然也是读过这首诗的,闻言拧眉沉吟一瞬,犹豫道:“是不是不太合适?”
经她一提醒,谢云昭也反应过来。
这首诗是唐朝张九龄所作,这个人物在这个世界的史书上还是有记载的,她本意是想着用历史上有记载的人物的诗句,正好免了她费心解释这首诗的来历了,再加上用名人的诗,也免得被抠字眼揪小辫子。
在她有限的知识库里,第一个浮现的比较符合这幅画的便是这首诗。
但她忘了这毕竟是要送进宫的,而且还是由太子献给太后。
这首诗虽然是以兰桂之芳香比喻自己的清高志趣,可却是诗人遭谗被贬之后所写,暗含讽刺时局的意思,以及诗人的壮志难酬之感。
用作寿礼便不合适了。
“三娘子说的是,是我莽撞了。”谢云昭道。
不过这个提议否了,倒是让她有了想法。
以她对她那位皇祖母的了解,这份寿礼想要在宴会上出彩,引起太后的注意,还就要落在这诗句上。
“独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谢云昭道。
她那位皇祖母,年轻时嫁给先帝就是太子妃,先帝登位后为皇后,一开始和先帝也是琴瑟和鸣,一连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八岁被立为太子,次子十岁封王,日子可谓顺风顺水,后宫无人敢惹。
但后来宫里多了个梅妃,冰肌玉骨,国色天香,甜言软语,很能哄先帝开心,因此独得先帝恩宠,长盛不衰,一连生了一子二女。
因为这个梅妃,当时还是皇后的太后没少和先帝吵架,还被先帝拉踩,说梅比兰多了几分坚毅和傲骨,把太后气得七窍生烟。
甚至后来梅妃生的儿子还威胁到了她儿子的太子之位,直接将她气病了,要不是次子,如今皇位上坐的,还是不是她儿子都难说。
这首诗,想必很能引起太后的共鸣。
只是不太妙的是,这首诗的作者在这个世界并不存在,意味着她又要没完没了地解释来历了。
这就是不会作诗只会背的坏处。
没有办法,总不能为了道德不要钱吧?
那可是三千两。
果然——
“这诗倒是不错,谁作的?”张三娘问,她自诩饱读诗书,这诗于她而言却是陌生。
谢云昭道“一个名叫薛纲的文人。”
张三娘疑惑“我怎的没听过这个人?如今新出来的学子吗?不打招呼就用人家的诗是不是不太好?”
谢云昭呵呵干笑一声,她也没法儿打招呼。
“你就当是我做梦梦见的。”
说完她也不等张三娘再问,看向庄嬷嬷转移话题道“确定就要这幅花样子了吗?”
庄嬷嬷已经将所有的画稿看完,她不通诗书,但于针线上还是颇有些心得的,不然也不会被主子派过来,花样子她也见过不少,也是有些审美的,况且她曾经也在宫里伺候过,对皇室中人也算了解几分。
便将自己看中那一幅单独拿出来,递给谢云昭道“这个吧,这空白处还是题诗。”
谢云昭拿过来看了看,道“好,那就这么定下了,下月重阳之前交货。”
她将桌上的银票收起来,从柜里拿出一式两份文书给庄嬷嬷。
庄嬷嬷惊讶地看了眼谢云昭,没想到她竟准备得这么齐全。
不过有了文书,到底是要放心些。
仔细看过上面的内容,庄嬷嬷签了字按下手印。
“直到下月重阳之前,我都会在长灵,或许会时不时看看进度,想必秦东家不会介意。”
这寿礼颇重要,万万不能有任何差池,况且时间紧,到京城路途遥远,等取完货也不会再回施州,直接让人带着插屏快马加鞭赶去与夫人汇合。
这中间完全没有允许出错的余地,所以必然要慎之又慎。
谢云昭表示理解“应该的,您可以随时来检查。”
庄嬷嬷这才放心。
双方又寒暄了两句,张三娘便带着庄嬷嬷离开。
谢云昭也顾不上自己的事了,将诗句补到画稿上,便拿着稿子准备回去找宋兰。
不想刚迈出门便险些与人撞到一起,抬眼一看,却是陆端。
他身旁站着顾元瑾。
谢云昭看看顾元瑾,又看看陆端“陆公子是来找我的?”
陆端含笑点头“是,是为我母亲的事,不知秦小娘子现下可方便?”
见他笑容满溢的样子,看来是好消息了,谢云昭心里有了准备,指了指外面“我正要回家去,不如我们边走边说?”
“也好。”
三人一起往顾宅去。
“她身体可好些了?”谢云昭问道。
陆端点头“喝过药已经好多了,我与母亲说了你上回给我的建议,她很乐意,听元瑾说他母亲是绣娘,我母亲问能不能跟着她学些技艺。”
顾元瑾闻言不由一笑“那感情好,我阿娘正愁自己一个人在家做绣活儿无聊呢。”
谢云昭也忍不住笑了“一会儿到家,我帮你问问姨母。”
“那就多谢秦小娘子了。”
三人不紧不慢很快到了顾宅。
还没走到门口,就听见院子里传来哭声。
随即便是一声惨叫。
这声音,是顾元祺。
三人对视一眼,加快了脚步。
进了院子,却见顾元祺正被宋兰揪着后颈衣领用细细的竹条抽屁股。
一旁站着何雪的两个女儿。
何雪的大女儿菜丫伸着手,想要拦,又无处下手,只能劝着“婶娘,有话好好说,我弟弟也没大碍,您就别打祺哥儿了。”
三人进门的动静丝毫没有惊动院里的人。
谢云昭提高声音开口“这是怎么了?”
宋兰停下动作,顾元祺并未停下嚎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