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月饼(2/2)
煮开的里脊肉撇去浮沫,再盖上盖子继续炖煮,直到煮熟。
用筷子插了插,能轻松插进去差不多就可以捞起来。
捞起来的肉用冷水清洗干净,拿了干净的布吸干水分,而后用擀面杖将肉敲打一遍,直到肉块变得松散。
接下来便是最费力费时的工作,将这些肉一条条撕成细丝。
工程量大,顾婉和顾元祺都洗了手来帮着撕。
谢云昭抬头看向灶上煮红豆的锅,道:“红豆煮好了吧。”
顾婉放下肉,打开锅盖给谢云昭看:“阿姐看这样可以吗?”
“你用勺子舀一点上来,用手拿一颗碾碎它看看,小心烫啊。”谢云昭说着起身探头看了看,看到锅里滚滚热气,忙放下肉,“算了,你别碰了,我来。”
“没事,我可以的。”顾婉说道,刚说完便被蒸汽烫得缩了下手。
谢云昭正要不顾手上油将勺子接过来,那边宋兰便擦了擦手过来:“我饼皮做好了,等它放一下,我来吧。”
勺子被宋兰接了过去,从锅里舀起两粒红豆,放在指尖搓开。
软烂的红豆很轻易地被碾成沙状。
“可以了。”谢云昭说道。
她去洗了手来,将豆沙从锅里捞出来,宋兰去帮忙撕肉丝。
将捞出来的豆沙沥干水分,倒进锅里小火翻炒。
加入饴糖,继续翻炒,饴糖融化在红豆沙里,豆沙变得浓稠,散发出微微甜香。
这时候再加入适量的猪油。
雪白的猪油很快和红豆沙相融,消失不见。
谢云昭继续翻炒了一会儿,见豆沙已经炒得十分细腻,报团不散,便将其捞出来。
这时肉丝也撕好了,宋兰拿着红豆沙去包月饼,谢云昭则去炒肉丝。
将肉丝倒进无水无油的锅里,淋上油,酱油,加入一点点糖,适量的盐。
接下来便是考验耐性的时候,全程小火不停翻炒。
就这样炒了将近半个时辰,肉丝变得蓬松,厨房里弥漫着独特醇厚的肉香。
顾元祺站在谢云昭身旁,望着锅里的肉松移不开眼睛。
谢云昭拈起一点塞进他嘴里,问他:“好吃吗?”
顾元祺舔着舌头嚼,猛点头:“好吃!”
众人都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肉,都跟着围过来,谢云昭让他们拿筷子,自己则将肉松从锅里铲出来。
几双筷子齐齐伸进装肉松的盆里。
片刻,厨房里接连响起说“好吃”的声音。
谢云昭自己也尝了尝,入口蓬松柔软,鲜香细腻,似乎一抿就化了,咸甜适中,带着肉松独特的口感。
不如她前世吃的味道丰富,但也勉强将就。
忙碌了一整天,谢云昭和宋兰一起做了近一百个月饼,咸蛋黄的,肉松的,红豆沙的,还有各有各的风味。
家里几个孩子,包括顾元瑾,光吃月饼就吃了个饱。
谢云昭在工人们下工之前,带着自己做的月饼,再在点心铺子里买了些月饼到了染坊。
染坊里正弥漫着欢快的气氛,只因宋大掌柜通知大家说明日中秋可以不来上工,留在家里过节。
虽然一天不上工就得少拿一天的工钱,可毕竟是过节,和家里人团圆的日子,他们挣钱不就为了家人吗?如此一想,那点遗憾也就没,更多的是明日中秋佳节的期待。
下了工,几人三三两两聊着明日过节的事,听说还有灯会,不由引起一阵激动,长灵都好几年没办过灯会了,自从战事起来,过节的氛围都淡了,如今总算又能热闹热闹了。
一群人走到门口照常签退。
绿夏笑盈盈道:“我们东家祝大家中秋喜乐,亲手做了月饼,大家若有感兴趣的,可去饭堂领月饼。”
众人惊讶出声:“还可以领月饼?!”
“东家亲手做的?!”有人更惊讶这句话。
他们这等人家,一年也吃不上几个点心,就连中秋拜月也用不起月饼,都是随意做些面食,或者不用祭品,拜拜是个意思,没想到过节还能领月饼,还是东家亲手做的。
早有机灵的转身就往饭堂跑,反应过来的人们忙跟上。
空旷的饭堂很快涌进一大群人,小山和麻三块头最大,瞬间挤到人群前面。
李婶子笑着道:“别挤别挤,都有都有。”
她挥手:“排队来。”
人群很快自动排成长队。
李婶子一边麻利的给他们装月饼,一边介绍道:“这边这个饼上面点了红点的是东家亲手做的,这边这个是在刘记点心铺子买的,东家说她做的每人一个,一共三种馅,拿到哪种是哪种。”
“刘记点心铺子买的一人五个,凑在一起刚好六个,祝大家六六大顺,团团圆圆。”
六个!
东家可真大方!
“东家呢?也好叫我给她说个吉祥话听啊。”
“就是就是,东家祝我们团团圆圆,我们也要祝她福寿安康。”
李婶笑道:“等到后日,你们再当面跟她说也不迟。”
众人抱着纸包,笑容满面地出了门。
这些时日外面的流言把东家说得十恶不赦,在他们看,根本就是故意抹黑,这么好的东家,上哪儿找去?
何雪走在最后,捧着六个月饼,有点想哭,她当初怎么就猪油蒙了心……
“何娘子,娘子请你去书房找她,她有事交代你。”绿夏收起册子,拉住正要离开的何雪。
何雪忙眨了眨眼,将泪水憋回去,道:“好,我这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