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小站送别(1/2)
暮春的晨光刺破薄雾,马家集村口的老槐树下,乌泱泱挤满了人。
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味和化不开的离愁。
王婶眼睛肿得像核桃,死死攥着沈令宁的手。
把一包还烫手的煮鸡蛋硬塞进她鼓囊囊的蓝布包袱:“令宁啊!到了地方千万捎个信!缺啥短啥,婶子给你寄!……福宝,让奶奶再亲亲……”
粗糙带茧的指腹摩挲着福宝嫩滑的小脸,泪水终于滚落。
李铁柱媳妇默默递上半袋喷香的炒黄豆,嗓子发紧:“给娃路上磨牙……”
老支书马振山背着手,腰杆挺得笔直,声音洪亮却带着不易察觉的沙哑:“卫国家的!带着福宝,好好奔前程!
马家集的门槛,永远为你们娘俩留着!谁敢欺负你们,指个信儿,咱老少爷们儿的锄头不是吃素的!”
朴实滚烫的话语,沉甸甸的乡土情谊,汇成一股暖流,冲得沈令宁眼眶发热。
她抱着懵懂的福宝,对着这片黄土地和质朴的乡亲,深深、深深地鞠了一躬。
千言万语哽在喉头,只化作一句带着颤音的:“…谢谢…大家保重!”
福宝的小手也举起来向大家呀呀呀呀挥着手,更是让送别的队伍集体落泪。
“安顿好了写信啊!”
“那边不好了就回来!”
“照顾好自己和福宝啊!路上小心!”
……
牛车轱辘碾过黄土地,发出沉闷的“吱呀”声,将众人的叮嘱和不舍都渐渐抛在春风里,越飘越远。
李铁柱是全村公推的“护驾大将军”。
负责把沈令宁和福宝这娘俩,囫囵个儿地护送到晋南河城小站。
这汉子话不多,闷头扛着两个塞得鼓鼓囊囊、快把蓝花粗布撑破的大包袱,像两座移动的小山。
包袱里,是马家集沉甸甸的心意:王婶的野菜、柱子媳妇的干菜、簇新的千层底布鞋、厚实的鞋垫……
走之前沈令宁结合前世见识和福宝“大佬级”提点,写给老支书关于组织村里小媳妇做绣品创外汇的“金点子”方案,提出了苏杭那边如何用绣品给国家创汇的事情。
又结合沈令宁自小的商业天分,加上福宝这个前世商业大佬的指点,写出了一个最适合马家集的发展路子。
只是沈令宁也没想到,她无意中播下的种子,日后将长成让马家集刺绣名动天下的参天大树。
——
一路赶到了河城小站,活像个烧开了的大锅。
人声鼎沸,鸡飞狗跳,绿皮火车喘着粗重的煤烟,像条趴窝的铁皮长虫。
李铁柱凭着一身蛮力,硬是在沙丁鱼罐头般的车厢里杀出一条血路,把两座“包袱山”塞上了行李架,又给沈令宁娘俩抢了个靠窗的硬座。
车窗边,两个扎着油亮麻花辫的年轻女知青,正跟车窗外送行的爹娘上演着“生死时速”
——一个硕大的、用麻绳捆得奇形怪状的行李包,正卡在车窗上下不得。
里头的姑娘憋红了脸死命拽,外头的爹娘青筋暴跳使劲往里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