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给大侠们带娃的日子 > 第92章 千年云烟一声长叹

第92章 千年云烟一声长叹(2/2)

目录

“然而它们的对手可不仅是民间的武人,还有朝廷的兵马,文道能给予世间百年富贵,千年风华,但在乱世危亡之际,在那冰冷无情的刀剑面前,却只如待宰的绵羊一般,只是无可奈何的事实,也是为四大宗的文人们所知道的事实。”

“但那又如何呢?春秋春秋复春秋,马蹄踏破读书声,一味的龟缩并不能换来敌人的仁慈,我文道百家便是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治世如此,乱世仍是如此,作为文道脊梁的四大宗若是弯了腰,那就再没有敢站出来了。”

文道最后的火光即将燃起,但在无数个夜晚里复读揣摩着这段历史,深知这股火焰所烧掉的究竟是什么的素娘坦然沉默,良久才低沉道:“但结果是令人悲哀或是早在预料之中的,殊死较量后,北、西、南三大宗皆在这次的大动**中烟消云散,唯有东宗,唯有东宗,为保天下文脉不断,保住最后的读书种子,决定忍辱负重,再作图谋。”

素娘说到此,声音微微颤抖,似激动,似悲哀,轻咬着银牙,声音更低:“于是东宗向武人势力妥协,‘开山迎客’,那群武人们踩着东宗的山路,带着笑容观赏着沿途跪下乞降的东宗门人时,千百年来不断磨砺着傲骨的文人们也自此折了腰。”

“从此东宗明面上弃文习武,名字也从‘东宗’改为了‘剑宗’,呵呵,剑宗剑宗,表面听着有多么风光,背后便有多么下贱,东剑宗,这中间所加上的剑字,实则是所有宗主门人的耻辱牌。”

听着素娘话语中油然而生出的恨意,杨草知道这小妮子是真的以东宗的荣辱与命运为己出的,这估计是常年累岁不断被她的师傅明宗宗主以及某些“洗脑”而来的结果,自己这才第一天听到这段秘史的半吊子继承人是绝对无法理解的。

不过由此一来,杨草也终于明白了那老头儿口中所谓东宗属文不属武到底是怎么回事了,估计所有执掌东宗的高层以及即将执掌东宗的继承人都要绝对认同这股意志才行,即便是仍算少女的素娘也绝不例外,也难怪自己听那墨老头谈起宗门时,从来都是只称呼为东宗,而绝对不提“剑”这个字的,原来是知晓这段历史的人才知道,“剑”这字跟“贱”简直无异,亏自己一开始还觉得什么天下利剑出其中的剑宗很酷毙呢,其实在真正了解这内涵的人眼里简直就像是在骂人啊。

如此想来,这墨老头虽然人是不着调了点,但脾气确实是好得离谱啊,自己在他面前天天剑宗来剑宗去的,他也只是笑呵呵的自己叫自己的,难不成是在暗中积蓄怒气值哪天直接把自己给做了?

杨草暗暗抹了把冷汗,只听得素娘的语气又转为了平静道:“不过由于习惯,世人仍称我们为‘东宗’或是‘东剑宗’,这便是如今在这大宣武林看着相当煊赫的‘东剑宗’的真正由来了。”

“近百年后,随着时间对于记忆的消磨,再加上胜利者对于史书的任意打扮,大宣的江湖便只知道有剑术冠绝天下、独占武林鳌头的‘剑宗’,能记得当年掌天下文脉的‘东宗’的人早已寥寥无几,但至少我们没有忘记,我们这些传承着东宗意志的人没有忘记,东宗历任的掌门人也从来都没有忘记,无论别人会怎么看我们,怎么曲解误会辱骂我们,这段屈辱史与受尽屈辱过后究竟要做些什么我们从来不会忘记,我们终于一天会东山再起。”

素娘说到此,心思疲惫,口干舌燥,但一股气绕在胸中的她不如不快,只是微微抿了一口桌上的冷茶后,就又继续开口道:“至此,象征着文道的四大宗被那武道打垮,武人们也在与大将军的相互配合下一路凯歌,在与早已千疮百孔的大宋几次交战后,杀进了帝都,京城陷落,大宋的最后一任皇帝自尽,那高高在上的安国大将军杯酒释兵权,推翻了大宋,成立了这如今的大宣帝国。”

“呵呵,成为了大宣皇帝的他,用尽各种手段终于如愿坐上了那梦寐以求的皇位之后,自然是不愿再重蹈前朝的覆辙在被别人给推下去,因而也回过头来开始着手解决起积深已久的武人问题……”

“他首先与助他登上皇位的武人们约法三章,给了一些大宗门大帮派以相当大的地方自治权,同时用这些大的宗门帮派去约束小的武人势力,总之他与大宋的末代帝王不同,他愿意忍痛割一些肉给这些武人,这样的人可恨却也可怕。”素娘点评道。

“而对于那些一道参与进武人暴乱也是实际人数最多的平民,则没有多少好脸色了,流民们被赶回原住地,各种严苛刑法的现实,再加上时间久了,很多人也渐渐明白自己是被蒙蔽了,武功可并不是那么容易练的,于是百姓们慢慢不再有夸张的妄想,大多重新拾回锄头,百业开始复兴,社会也终于在宣太祖的制衡下安定了下来,这也是他确实所做出的功绩,这点我们不得不承认。”

素娘轻轻摇了摇头道:“但虽然国家在正常发展后重新有了起色,但大宣毕竟是‘以武立国’,这从宣太祖对于武人相当优渥的政策就可以看出,所以在社会上,已不再是以往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了,陡然出现的武道已经能跟千百年来一家独大的文道平起平坐,有时甚至还能压上一头,社会上文道武道形成了又一个平衡。”

“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宣太祖虽然在表面上优待武人,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即便退一步来说,皇权也是自私的,日益显著的武人问题将仍会一直是大宣帝国历任皇帝的心头大患,此时不动并不代表着之后不动,他们不过是一直在等待着更好的解决方案罢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