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 > 第209章 镇远古城

第209章 镇远古城(2/2)

目录

船夫说:你们看!这里的门户虽然随路弯曲,但它们大都是正门向南。

我们细心观察,果然如此!

船夫告诉我们,这里的人在建房里受徽式建筑的影响,认为“财不露白”,避免财富外露,所以门口一般不直接门向街巷,然后又认为大门向南最好,就无论如何,也要将正门口尽可能向南。

哈哈!

“歪门斜道”后来更成为镇远古城的一个特点呢!

镇远古城是湘黔滇边境的水陆驿站,但我们在明朝1389年经过镇远古城时,舞阳河上没有桥,南北往来,只能通过摆渡。

现代的人到了镇远古城旅游,一定会去看看建于明代的祝圣桥,这条桥的建设历经250年,也许是世界上建设时间最长的桥!

现代可以看见的祝圣桥,是一条七孔石桥,长度达到135米,桥栏石狮雕刻生动,桥中三层楼阁是“魁星楼”,是祝愿当地文运昌隆。

祝圣桥?,原名?溪桥,横跨?阳河,是滇黔古驿道上的重要通道。

镇远当地土司奏请朝廷修建一条横跨?阳河的桥,以方便通过,毕竟这个时候,已经平定了西南地区。

朝廷准奏,祝圣桥于明代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即我们路过的前一年开始建设,但是一直没有建成。

听当地人说,是因土司家族内部的纷争,以及朝廷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修桥工程半途而废。

祝圣桥直到明朝万历三十七年,即公元1609年,才又开始修建。

到明崇祯元年,即公元1628年,?溪桥才竣工,前后历经约250年时间!

建桥的时间虽然太长,而且后来历经数次?水洪水,?溪桥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又不断重修。

祝圣桥确实十分重要!

祝圣桥跨?阳河,是滇黔古驿道上的重要通道,后来又是湘黔公路的必经之道 。

未有祝圣桥的镇远古城,北岸为明代府城,南岸为明代卫城?,?阳河成了一道天然的防卫,一河两岸,分别据守。

镇远古城因地理特殊,建筑也特殊,它的军事防御特色,除了一河两城,分别据守外,还通过巷道的“歪门斜道”格局,减少视线直通,来增加防御隐蔽性。

船夫之前行船,来过镇远古城,他说,镇远古城有多达十二个码头?!

镇远在明代,就是一个繁荣的“水陆都会”。

船夫还说:从石屏山上远观镇远古城,可以看到整个古城呈太极图形态,风水非常好!这种格局,既顺应“阴阳平衡”的风水理念,又能让统治管理者通过一河实现南北分治,将军事与行政功能分离。

北岸为府城,在石屏山下,全长4里,是县治行政办公地;城墙以糯米石灰浆砌筑青石垛口,兼具防御与防洪功能,史称“苗疆长城”,后世人将它赞誉为“江南塞外长城”。

南岸为卫城?,南岸城墙周长3090米,设五座城门,垛口达1872个,在明代是作为军事防御的存在。

镇远古城内,不但可以看见苗族的建筑风格,还可以看到徽式赣风的建筑风格。

镇远古城的特别,是因为少数民族和汉族,在这里达到一种和谐的融合状态。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