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大结局(2/2)
所以,杨知月便史无前例以“民心所向、万民所请”的原因登基。
敲定祭天之法后,接下来是太庙。
这是个想当敏感的话题。
《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大祖之庙而五;大夫之庙,一昭一穆,与大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陵寝。”
这句话规定,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士人庶民,可以祭祀的范围。
其中对皇室最重要的便是,天子宗庙可祭祀的七位先人。
其中六位乃是祖先,一位是建立基业的太祖,即杨知月自身。
问题在于,杨知月的亲生父亲杨仆,他还活着,并且位居三公。
这就很尴尬了,太庙里要不要祭祀杨仆?杨氏的先祖要不要跟着放进去?
倒是没人傻到提出放盛家的先祖,这等看不清场合之人早被排挤出朝堂。
面对漫长尴尬,杨仆反应很妙。
他言辞坚决地拒绝,并以“大明大义”为由头,说服其他人同意在他时候也不将他放入太庙。
杨氏的一切从杨知月这代才算开始。
登基之后的年号也会改为——“开元”。
一个杨知月非常喜欢的年号,特意取来纪念前年。
最重要的几项敲定完成,一切有条不紊地推进……
时间飞逝。
“主公,可要起身?”
榻边传来若霖的询问,杨知月睁开眼睛。
到时间了。
洗漱过后,描上红装,若霖奉上一套衮冕,这是王侯之服,等到大典结束,便会换成天子吉服。
这套衣服经过尚衣局改良后,在不改其形制的基础上,更加女性化、更加柔和化。
杨知月一如既往地没打算掩盖女性身份。
礼官入场,禀奏行程。
先去往南郊祭天,随后在摆案台、受衮冕、在百官唱赞声中称帝,追封三昭三穆,给有功之臣加官行赏,最后入皇宫,登太极殿,受百官朝贺,册立太子。
每个环节都有大量的仪式,都需要一丝不苟的完成。杨知月前后排练后许多回,等到真正发生依旧掌心冒汗。
她……做到了吗?
杨知月走出大殿,车架已经备好,一架独属于帝王才能乘坐的马车。
天子法驾,太仆卿御,可有参乘。
这个陪同人才,正是盛怀安。
早在周茂退位之日,盛怀安便取回应有的尊名。如今他是车骑大将军,继任忠勇侯。
这个职位刚发出时,人人皆对此具有异议,然而杨知月力排众议,还是立下此称号。
这是他应得的。
……纵然他之后无法领军,绝大多数要作为“贤内助”。
“陛下请登车。”
只见车下,盛怀安向她伸出手掌。
搭上那温热的掌心,杨知月抬脚踏在车架上。
前方是孤零零的通天路,她毅然而往。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