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流放后,世子妃靠种田系统开疆拓土 > 第249章 变动

第249章 变动(1/2)

目录

周守仁略有尴尬,硬着头皮继续奉承:

“主公,人们是尊敬您,才会将人比作神明,甚至供奉成神明。这可是大大的好事,换了旁人哪能做到呢?”

杨知月微垂眼眸,盯着手边白瓷茶盏描绘的青竹出神。

半晌,她沉声开口:

“可人不能成神,更不能依靠神。”她微抬眼眸,直直地看向下方端坐的周守仁,“这股风气该被抑制,而非是传扬。”

“你作为武川县令要把控好尺度,给予人们希望可以,但别搞出什么白莲教来,我万万容不下邪教。”

控制宗教传播是政治的一方面,古往今来不少人靠着玩弄宗教平衡朝堂权利。

可杨知月不喜欢。

她尊重每一种信仰,也允许每一种信仰在领地内传播。

但这一切都是有限度的,绝不可以超出安全限度,发展成不可控制的势力。

拿佛教举例,它曾是朝廷掌握民众的好手段,现在却成了扎根在朝廷的顽疾。

和传承千年的士族一样成了让皇帝头疼的大困难。

哪怕那群人是在信仰自己,她依旧不会仍其发展。

“我明白您的意思,会让属下注意此事,绝不会超脱您的控制。”

周守仁信誓旦旦地保证,随即又提到另一位话题,“组织此次除蝗活动全靠您麾下的乐宁推进,他实在是为人才,不知是否愿意留在武川?”

他谦卑地表示:“若是他愿意来此,我叫人腾出县丞之位。”

县丞是县衙的第二实权者,有独立的公署,更能日常监视县令的一举一动。

如果杨知月要安排人手,这是最好的位置。

同样,这也是周守仁表达的诚意。

他已经体会到抱大腿的快乐,什么都不用多想,只需按照对方的安排走,就能收获不少好处。

那位乐宁也是能干之人,头脑活泛、干活利落。

听说最近还联络其它县镇的小县令们,这让周守仁升起危机感。

眼看杨夫人铺子越推越大,他若是不再多献殷切,怎么能尽快成为嫡系人物?

释放善意、让出实权位置只是第一步,他之后还有更多的动作。

“不了,”杨知月干脆利落地拒绝,“乐宁还有要紧事务处理,这县丞这位怕是落不到他头上。”

她似乎看破周守仁的小心思,笑着补充一句:“无需担心太多,我总是记着你们的好,不会忘了你们。”

周守仁若有所思地点头。

两人又闲谈一会儿,见天色不早,周守仁告辞离开。

他抬腿迈出孙宅,正碰见乐宁策马而来。

他在角门前急刹车,把缰绳往接应的仆役们手中一扔,利落地跳下马,疾步如飞地往院内跑。

周守仁连追几步都没赶上,只能无奈摇头而去。

乐宁快步走到书房门口,他没有马上进门,先是站在门前理了理凌乱的头发和衣物,确保周身大差不错后,才托守在门口的仆役们传话。

得了内里杨知月的命令,他才迈步进屋,朝杨知月行礼:

“主公,五县除蝗一事进展顺利,若不出意料,此次秋收稳妥无恙。”

“甚好!”杨知月起身将人扶起,满意地颔首,“幸亏你出外跑这么一趟。”

“不敢当。”乐宁不敢应下,只道:“多亏主公声名在外,才叫活动能如此迅速地推进。”

当下灭蝗乃是难事,这并非因为蝗灾难以治理,更因为蝗灾是上天降下惩罚的象征。

往年出了蝗灾,皇上都下《请罪书》,承认自己德行有事,方才导致天人感应,老天爷惩罚百姓。

按理说,大前年和去年的蝗灾也该如此。奈何皇帝装聋作哑,硬生生熬了两年,导致民间群情沸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