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乱世红琰蔡文姬 > 十五年后重相逢

十五年后重相逢(1/2)

目录

回到中原的蔡琰——蔡文姬,此时已经是大名鼎鼎的文坛大家。都城里大凡文人墨客们相聚,都少不了邀请文姬。在曹氏父子的一致推崇下,文姬的名声越来越大,,登门求教,登门求字求画者络绎不绝。

此时的蔡琰,对于这些文人墨客过多的相邀,以及上门求教的过多,感到有些不适应。她喜欢清净,喜欢在清新宁静的环境里读书写作。累了的时候,就弹琴绘画,算作休息。

有一次,曹操又到蔡琰府上来访。蔡琰对他说了自己的想法。

“曹公,我本性喜欢安静,而且需要时间读书写字。我不想参加过多的文人聚会,以及其他活动。烦请曹公告知各位文人,以后不要打扰我的生活。好吗?”

“哦。文姬看来是与常人不一样哦,不愧是蔡公的女儿,有个性。”曹公依旧是笑脸盈盈。

“我想继承父亲的遗志,书写历史。把我们汉朝这一段战乱的历史记录下来,包括南匈奴的历史,留给后人翻阅。还有曹公你统一北方,倡导屯田的功绩,我都要写进历史,昭显后人。曹公,你以为如何?”

曹公照例捋了捋自己的胡须,笑眯眯地看着蔡琰道:“文姬,你的性格,有很多方面像你父亲,真像。”

“我父亲是如何?”蔡琰问。

“你父亲很聪明,很固执。上通天文地理,下通历史文学,琴棋书画,没有他不知晓的。我就是佩服他的多才多艺,才跟他交往的。我是你父亲的学生,对他顶礼膜拜。”

“父亲,我一想起父亲,这心里就感到一阵疼痛。”蔡琰神情悲愤地说。

“哎,斯人已去,无奈何也。”曹公也仰天长叹。

须臾,曹公转身文蔡琰:“家父的遗骨还在长安吧?”

“嗯。还在长安。家母的坟茔在家乡。我真想让他们葬在一处,使他们夫妻在阴间团圆。另外,我每年去祭祀也方便些。”

“好。你有这个愿望,告诉我就行了。我曹某也有责任和义务,把我的忘年好友蔡公的坟茔移到家乡来。我马上就吩咐人去办。”

“多谢曹公。”蔡琰起身给曹公行了一个大礼。

“文姬快快请起。”曹公急忙来扶蔡琰。

自此,蔡琰每日里闭门谢客,在家读书写字,接上父亲没有写完的东汉历史,一点一点续写下去。

曹公也很快实现了承诺,把蔡邕的遗骨从长安运回了家乡。

蔡琰见到父亲的遗体,免不了痛哭失声。哭罢,她就差人把父亲和母亲合葬在家乡。旁边立了一块碑“先父蔡邕之墓”几个大字。母亲的墓比父亲稍小些,彼此紧紧相依。

曹公又派人来大修墓地。经过一段时间改造,蔡琰父母的墓地修葺一新。

曹公携一干随从,参加了蔡邕夫妻的墓地落成典礼。

看到整修一新的坟茔,想到父亲在冤狱中客死他乡,蔡琰的伤心不打一处来。父亲对她的关心和爱护,父亲的慈爱和教育,那一些点点滴滴的往事,如潮水般涌上蔡琰心头。

她伏在父母的墓前,痛哭流涕悲愤异常。

曹公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蔡琰跪地痛哭之后,他也在一旁跪了下来,双手合十,在心里为自己崇拜的蔡公默默祈祷,祝他在天堂里与夫人幸福和美。

父亲和母亲合葬,了却了蔡琰的一桩心事。之后,她就紧闭房门,天天在里面写作著述。孤单时,就弹琴绘画。藉以打发寂寞时光。

曹公来看过蔡琰几次,看到她孤身一人,寂寞荒凉,心里生出了一个念头。

几个月之后,蔡琰正在家中写作,忽闻有人敲门造访。

开门一看,是一位身着军装的英武军人,圆脸大耳,浓眉,黑红脸膛。

蔡琰一时愣住了:“这位大哥,请问你是……?”

对方依旧紧绷着脸,一言不发地看着蔡琰。

蔡琰满脸的狐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