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乱世红琰蔡文姬 > 孟德来访

孟德来访(1/2)

目录

过完春节,蔡邕又回长安去了。蔡珪也带着孩子返回了婆家。

蔡家回复了往日的平静。

此时的蔡琰,丧夫之痛渐渐平复。经历了一年多幸福而又痛苦的婚后日子,她重返娘家,重新投入了往昔读书,弹琴,写字,绘画的生活。整个人恰似回到了婚前的少女时光。

其实,她现在也不过才19岁啊。

看她精神和身体都恢复的差不多了,母亲蔡夫人暗地里问过她:“琰儿,你现在有没有打算再婚呢?”

“母亲,我现在还没有如此打算。我要为仲道守节最少一年。还有三个月呢。”

“哦。母亲尊重你的选择。你什么时候觉得可以再婚了,母亲就帮你选择。”

“谢谢母亲。”蔡琰有礼貌地说。提到婚姻,她脑子里出现了董祀那黑里透红的执着的面孔。也不知道他现在何处?而且,他的年龄也还只有16岁,距离弱冠成人仪式还差四年呢。

冬去春来,蔡琰的气色越来越好,脸色白里透红,比原先在婆家胖了些,看起来更加丰满水灵了。

受父亲蔡邕的影响,她对史书的兴趣越来越大。当时社会上只有“二史”,即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蔡琰把这“二史”反复研读,除了白天,晚上也秉烛夜读。到后来,其中不少章节她都能背诵下来。

?父亲蔡邕的文学作品也是蔡琰精读的内容。蔡邕有辞赋近二十首。名篇有:《述行赋》、《汉津赋》、《青衣赋》、《笔赋》等。其中《青衣赋》描写的是作者与一位婢女的一段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情节完整,情感动人。《汉津赋》开古代首写汉水之先,《笔赋》是古代描写毛笔的第一篇作品。

发奋读书之余,蔡琰也鼓瑟弹琴。《高山流水》,《广陵散》,《阳春白雪》这些名曲都是蔡琰的最爱。父亲的《琴操》是音乐的典籍,蔡琰认真研习之后,大有收获。

蔡琰经常抱着父亲那把著名的“焦尾琴”,动情地弹奏着。弹着弹着,她常常会突然伤感起来。想起原先在父亲学堂里读书,想起那些快乐无忧的日子,想起那些可爱的同学们,羊衜,卫仲道,董祀,还有姐姐……。

如今,只剩下自己孤家寡人,难免不伤神落泪。

父亲的乐曲创作《蔡氏五弄》(包括《游春》、《渌水》、《幽居》、《坐愁》、《秋思》五首琴曲),也是蔡琰反复弹奏的曲子。

弹起这些曲子,蔡琰就会想念父亲。母亲给了她生命,父亲的言传身教让她终身受益无穷。

这天下午,蔡琰正端坐院中弹琴。初夏的阳光正好,风儿柔柔地吹在她的手指间,吹进她的心里。

弹奏间隙,她抬起头来,用手指把遮在眼前的一绺头发撩上去。忽然她看见了一个人。这个人正走进蔡家大门。

这人军官打扮一身盔甲,中等身材略显健壮,细眼长髯目光如炬。

等他走进了,蔡琰才看清楚:这不是曹大人曹孟德吗?

“曹某在此路过,闻听琰儿奏得好曲,心下喜欢,故特意进来一看。”

蔡琰停止了弹奏,微微一笑站起招呼道:“曹大人,您好。琰儿弹奏之曲,算不得多么美妙,不过思念父亲,缅怀逝去之岁月。”

曹操笑而言之:“琰儿不但曲子弹的优美动听,人尤其美貌光鲜,比原先更丰满艳丽动人。曹某都快认不出来了。”

蔡琰听曹大人如此夸奖,脸儿羞涩地:“大人过奖了。琰儿哪里有大人所说之美好,不过喜好读书弹琴一弱女子罢了。”

曹操忽然想起什么,笑问:“琰儿不是已经婚配?为何独自在娘家?你那位夫君,卫仲道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