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前往先烈的墓园!(两章合一)(2/2)
眼前这极度违和的一幕,让林川彻底愣在原地。
在他的认知里,烈士墓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净土,需要绝对的安静和敬畏。
孩子们如此“放肆”的行为,简直是对长眠英灵的一种褻瀆。
他下意识地蹙紧眉头,身体微微紧绷,一种想要上前制止的衝动涌上心头。
然而,三位老者的反应,再次顛覆了他的认知。
老班长那平时古井无波的脸上,竟然露出了真切而温和的笑容,他像变戏法一样从军装口袋里掏出一把水果硬,挨个分给孩子们。
李老则摸了摸一个调皮男孩的头,叮嘱他跑慢点別摔著。
就连一向沉默的张老,也看著围在身边的孩子,眼神里没有了往日的凌厉,只剩下一种近乎宠溺的柔和。
“爷爷,爷爷!你看那边,我们前几天把草都拔乾净了!”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指著几座墓碑旁边,邀功似的喊道。
“是啊,李爷爷,我们还给那个没有名字的碑前放了呢!”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也抢著说,小脸上满是期待被表扬的神情。
李老笑著点头,声音温和:“好,好孩子,你们做得对,爷爷们谢谢你们。”
老班长也呵呵笑著,又给那几个孩子多分了两颗:“有功当赏!保持得乾净,这些叔叔伯伯睡著也舒服。”
孩子们拿到果,更加兴奋了。
几个年纪稍大的男孩围著老班长,拽著他的衣角开始嚷嚷:
“老班长爷爷,再给我们讲讲你们当年打鬼子的故事吧!”
“对!讲那个用手榴弹炸碉堡的!”
“我想听张爷爷拼刺刀的故事!”
孩子们嘰嘰喳喳,清澈的眼睛里充满了对英雄故事的嚮往和崇拜,丝毫没有身处墓园的畏惧感。
他们拉扯著老者的衣角,摇晃著他们的手臂,仿佛只是在自家院子里缠著长辈讲故事。
老班长被孩子们晃著,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他拍了拍其中一个孩子的脑袋:
“好好好,故事以后有的是时间讲。今天爷爷们要先跟地下的老战友们说说话,改天,改天一定讲,讲那个飞夺瀘定桥的,好不好”
孩子们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乖巧地点头,攥著果又跑开了,继续在墓碑间穿梭嬉闹,银铃般的笑声在山谷间迴荡。
他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相处模式,知道这片安静的墓园既是爷爷们寄託哀思的地方,也是他们可以自由玩耍的乐园。
三位老者看著孩子们跑远的背影,眼中的柔和渐渐收敛,目光重新投向那片沉默的坟塋,眼神中的温和渐渐被一种深沉的、穿越了时空的怀念与痛楚所取代。
孩子们的嬉闹声渐渐成为背景音,如同远处溪流的潺潺水声,並不刺耳,反而给这片肃穆之地增添了几分生机。
老班长、李老和张老,各自从带来的布包里拿出东西——
几包市面上常见的、廉价的香菸,还有三瓶贴著红色標籤的本地白酒。
他们不再看林川,也不再关注远处玩耍的孩子,仿佛接下来的时刻,只属於他们和地下的战友。
老班长走到一座墓碑前,用粗糙的手掌拂去石面上的些许尘埃,看著上面刻著的名字和“一九四九春 牺牲於长江南岸”的字样。
他沉默地拆开一包烟,抽出三支,並排点燃,然后小心翼翼地、稳稳地竖在那墓碑前的泥土里。
青色的烟雾裊裊升起,带著菸草特有的辛辣气息。
“老排副,尝尝,现在的烟,没咱那会儿的劲道大了,將就著抽。”
老班长对著墓碑低声说道,像是在跟老友嘮家常。
“刚才那些娃儿,闹腾了点,別介意。你看看他们,多欢实……咱们当年,不就是为了这个么。”
就在这时,几个孩子又跑了回来,看到爷爷们开始祭奠,他们懂事地放轻了脚步,但眼睛里依然闪烁著期待的光芒。
那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小声说:“老班长爷爷,你们说完话,能给我们讲故事吗”
老班长转过身,看著孩子们渴望的眼神,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
他招招手,让孩子们在旁边的空地上坐下。
“好,今天就给你们讲个短的。”老班长的声音不高,但在安静的墓园里格外清晰。
“那是四四年的冬天,我们在太行山里跟鬼子周旋。有个小战士,跟你们差不多大,叫铁蛋。”
老班长的目光变得悠远,“那天晚上特別冷,我们奉命去端掉鬼子的一个炮楼。”
孩子们立刻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
“铁蛋个子小,动作灵活,主动要求去侦察。他像只小猴子一样,悄无声息地摸到了炮楼底下。”
老班长的手在空中比划著名,“结果你们猜怎么著”
“怎么了怎么了”孩子们急切地问。
“他发现炮楼里的鬼子正在喝酒吃肉,哨兵都打瞌睡呢!”
老班长的声音带著一丝当年的兴奋,“铁蛋赶紧回来报信,我们趁著这个机会,一举端掉了那个炮楼。”
“哇!”孩子们发出惊嘆声。
老班长的声音却低沉下来:“可是在撤退的时候,铁蛋为了掩护受伤的战友,被流弹打中了......就埋在这附近。”
孩子们顿时安静下来,小脸上写满了难过。
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小声问:“是埋在这里吗”
老班长摇摇头,指著远方的山峦:“在那边的山里。每年清明,我们都会去看看他。”
李老接过话头,声音温和:“孩子们,这些躺在这里的叔叔伯伯,每一个都是像铁蛋这样的英雄。他们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太平日子,所以你们要记住,无论什么时候来到这里,都要保持敬意。”
“我们记住了!”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小脸上满是认真。
“去吧,再去玩会儿。”
老班长拍拍孩子们的肩膀,“爷爷们还要跟其他叔叔伯伯说说话。”
孩子们懂事地点点头,这次没有再吵闹,而是安静地走到稍远的地方继续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