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1/2)
红彤彤的烈日挂在当空,天边的云彩已经散去,光辉照在大地上,留下一个又一个移动的斜影。
坐在御驾上的司马昭,正在禁军的护卫下,缓慢而坚定的朝着洛阳宫而去。
洛阳宫云龙门,此刻大门洞开,大鼓正在敲着。
咚!
咚咚!
咚咚咚!
门前值守的禁军正抡起大棒敲鼓。
走着走着,御驾在门前停住。随即,护卫登基的长队也跟着一起停住了。
身着龙袍的司马昭,在宦官的搀扶下走到云龙门前驻足不前。
后面的路,御驾就不能前行了,需要司马昭步行前往皇宫太极殿。
很简单的道理,没有哪个权贵回家以后,是自己把车开进车库的,那是司机的事情。皇宫就是皇帝的家,到了家就该在门口下车带着仆从浩浩荡荡去正殿。
代表主人回家来了。
这是最基本的贵族礼仪,平日里因为公务进出就是如此,更别是登基大典了。
“这云龙门如此华美,朕过往倒是没有注意,可惜,可惜了。”
司马昭有些感慨的叹息了一声,也不知道究竟是在可惜什么。
身后跟随的贾充嘴角一抽,差点没笑出声来,拼命忍住才没有失态。
司马昭过往都是在晋王府办公,他怎么可能注意到洛阳的皇宫如何呢?
现在的司马昭,就好像一个暴发户,忽然进入豪门家的百年老宅以后,有点心虚和不适应。紧张得没事找事,没话找话,整个人都无处安放。
终究还是缺了底蕴。
“陛下,刚刚在太庙,曹奂宣读了退位诏书,您现在已经是天子了。
天子入宫,乃天经地义之事,您应该走在最前面。”
贾充上前,对司马昭低声道。
他早就看出来了,司马昭还没有将身份转换过来,在云龙门前依旧是下意识的将自己当做臣子。
“嗯。”
司马昭轻轻嗯了一声,径直走进云龙门。一众穿着黑色官袍的臣子们,跟在他身后,刻意的拉开了一点距离。
守在门前的禁军,本来兵戈斜着伸出,两根兵戈交叉呈现一个三角形,拦住了去路。当登基的队伍行进过来的时候,便将兵戈收回立正,让开了道路。
从太极殿前的广场到正门前,这条长长的通道上,兵戈晃动。司马昭走到哪一处,哪一处的兵戈就会让开道路。
肃杀中带着齐整。
一时之间,司马昭心中有豪气升起。整齐的礼仪带来的,是阶级的优越感。
司马昭此刻虽然不至于豪情万丈,但也颇有些志得意满。
从今天开始,老子就是皇帝了!
司马昭心中暗道。
随即他又想起今天清晨还未出发时,自己在铜镜前照镜子时的光景,不由得苦从心头起。
终究,还是老了啊。
皮肤也松弛了,皱纹爬满了额头,鬓角斑白眼袋深厚。
当皇帝确实不错,确实是大权在握,几乎是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
但……为什么不能早二十年呢?
权力来得太晚,令人遗憾。
司马昭心中感慨万千,却无法对他人起。
迈步走进太极殿,看着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宫殿,他这才想起,自己其实根本就没有来过这里多少次,过往处理政务,基本上都是在大将军府或者晋王府。
司马昭一屁股坐到龙椅上,忽然感觉,屁股
可是为了坐这张龙椅,兄弟可以反目,父子可以相杀,家族成员可以六亲不认。
过往的时候拼命想得到,但得到以后,司马昭却发现,他……似乎也没有怎么样呀。
没有什么长命百岁,也没有什么掌控天下,那些江山与国土,他也同样无法亲眼看到。
司马昭觉得自己只是从一个囚笼进入到一个更大的囚笼。过往他是和霸府里面的官员打交道,将来他会和朝廷里的臣子打交道,甚至这些人都还是同一批人。
生活究竟有哪些,跟过往不一样了呢?
一时之间,司马昭竟然有些茫然无措。得到了皇位,失去了期待,很难这是赢了还是输了。
“宣读登基诏书。”
司马昭对早已准备好的郑冲吩咐道。
“是,陛下。”
郑冲出列,将手中的诏书卷轴展开,然后开始抑扬顿挫的宣读登基诏书。
满篇废话,自然是不值得一听。
无论是司马昭还是太极殿内群臣,都是听得昏昏欲睡。
可是他们却不得不打起精神来,装出一副仔细,认真在听诏书,装出一副自欺欺人的滑稽模样。
大殿内的每一个人,都是在演戏,演给别人看,演给自己看。这层虚伪面纱即便是看破了,也不能破,必须要维持明面上不可侵犯的规矩。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礼仪本身就是一种力量,无论参与者喜不喜欢,即便是有形无神,也不打紧。
规矩本身就是一种规矩。
冗长的诏书终于念完了,郑冲故意念得很慢,好像是要让在场所有人都能听得明白。但实际上,包括司马昭在内,不用一分钟就已经忘记郑冲刚刚念过什么了。
诏书是念给“天”听的,是君臣们对上天“请示”的报告书,也是上天“任命”天子的依据。
天是虚的,所以诏书也是虚的。
但无论是司马昭还是大殿内的臣子们,都是实实在在的人,都要吃喝拉撒衣食住行,也都有七情六欲。
他们更关注那些实在的东西。
比如,开国的封赏!
“免去那些礼仪,直接宣读封赏吧。”
司马昭对贾充吩咐道,有点意兴阑珊。
他看到在此大臣们都忍得很辛苦,自己忍得也很辛苦,于是不想装了。
“是,陛下。”
贾充出列,拿出厚厚的一迭纸,看到第一页第一行,就面露惊讶之色。
他本人的名字居然排在第一位!
这,好像有点不妥当。
因为开国功臣,无论如何也应该先念司马家的人,然后再念外臣。
哪有封赏的时候,先赏赐外人的道理。
可是事到临头,贾充也只能硬着头皮念下去了。这件事司马昭没有跟他提前商量。
“贾充,封鲁郡公,拜太尉、车骑将军。”
“裴秀,封钜鹿郡公,拜司空。”
“王沈,封博陵郡公,拜骠骑将军、录尚书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