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一拍脑门定国策(1/2)
陈子履让孙二弟连夜赶回登州,又招甘宗彦进书房,令其马上去毕府投拜帖。
甘宗彦心想,哪有大晚上投帖的道理。
一看帖上,日期竟是明天早上,忍不住道:“抚帅,今儿投帖,明儿上门,是不是有点唐突了。”
陈子履忍不住好笑:“你一个武将,竟比文官还讲礼仪?”
“这个……人家毕竟是部堂。”
“少废话。你就和那边门房说,本抚是应毕老之邀。这会儿快起更了,你……”
“末将这就去。”
甘宗彦想到京城宵禁森严,哪里还敢婆婆妈妈,连忙骑上快马便往毕府赶。
毕自严早上才在御前力陈国库空虚,跟陈子履唱了好几回反调。
这会儿拿到拜帖,不禁有些诧异:“这陈少保来得这样急,不会兴师问罪吧?”
再问门房,原来是应邀而来,猛地一拍脑袋。
早前不是说好的,参详《赋役全书》来着?后来事情太多,谁也没再提,竟忘了有这事。
想到《富国新策》还有不少疑点,于是一口应承下来,回了甘宗彦。
又招呼家仆,赶紧去一趟倪府,让倪元璐向衙门告个假,明早一起来研究。
就这样,数匹快马为大明国事,举着火把各自疾驰。
第二天早上,陈子履按约而至。毕自严亲自出迎,倪元璐也已经到了。
跟着进了大门,只见宅邸仅前后四进,东西两个跨院,装潢亦十分普通。
会客厅就设在东跨院,据说两边几个偏厢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文书、图册。想来,这里是编撰《赋役全书》的地方。
陈子履不禁大为感慨。
对比普通富人,当然不能算差,京城租房、典房很贵,谁家都不可能铺张。
可对于堂堂大明尚书来说,府邸里没有几个大花园,几处假山奇石、水榭鱼池,就显得有点寒酸了。
要知道,毕自严可是四朝元老,曾任陕西布政使、天津巡抚等要职,份份都是美差。
当上户部尚书后,每年过手银钱不下千万,被誉为大明的财神爷。
若敞开来捞,至少几十万两家当了吧。
只能说大明还是有清官的,并非人人都是周延儒、温体仁。
毕自严看出陈子履所想,打趣道:“寒舍简陋,少保见笑了。哪日老朽告老还乡,少保可到淄川坐坐,倒颇有几处景观可赏。”
“毕老说笑了。毕老掌管户部,国库才腾挪得过来。您若告老还乡,前线可就没得吃了。”
“过誉啦,过誉啦……”
三人寒暄一阵,很快进入正题。
下人拿来几卷底稿,陈子履也不客气,自顾自翻看起来。
原来,这是根据《苏州府赋役全书》、《苏州府徭里全书》等现有赋书合编而成,十分详尽完备。
倪元璐在一旁提起,他曾受命前往苏州府巡视,主持丈量田亩,清查丁口。
就算有所疏漏,也不会太多。
如果能按底稿征收田赋,苏州府穷人的负担应该可以减轻,且不影响征收总数。
毕自严则叹道:“少保在《富国新策》里说,应该鼓励商品外销,拉高丝、棉售价,使丝农获益——倘若丝价年年上涨,那田亩的摊派,岂非年年都要重新计算,方可增加赋税?那这一卷编出来,又有什么用呢?”
陈子履想了一下,问道:“敢问毕老,完成多少个府县了?”
“约莫两成府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